宋燕红 牧师
前言

弟兄姐妹,主日平安。我们继续祷告祈求上帝来祝福我们第二轮从创世纪到启示录的牧养计划,我们已经读完路得记,开始读撒母耳记上了,但是今天的讲道我们就先聚焦在路得记上。
18世纪有一个大文豪Dr.Samuel Johsonz,据说有一次他在伦敦的一个文学俱乐部里,向他的一群文学家的朋友大声朗读路得记。当然,朗读之前他并没有告诉他的那些不信耶稣的朋友们,他朗读的这个短片是取自于圣经。然而当他朗读完之后,他的这些文学家的朋友们都起立热烈鼓掌,来表达对路得记这卷书的的赞叹。虽然他们不信耶稣,他们不承认圣经是神的默示,但他们仍然不能否认路得记是人类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确实如此,历世历代的文学家们都非常赞叹路得记文学水准的精湛,我们在路得记里会看到作者用非常娴熟的文学手法,进行大量细致的温暖的描述,我们也会看到对话,看到对比,看到文字游戏,看到悬念,一系列的文学手法,作者就用这些娴熟的文学技能为我们描绘出了一首既精致小巧又恢宏伟大的田园诗。歌德也曾经这样称颂过路得记,他说:“路得记是人类语言文学中我们所能够找到的最好的一首诗。”
写出这样的伟大的作品的上帝,他使用了哪个人的作者来写的路得记呢?我们在路得记里找不到这样的线索,就像我们读约书亚记和士师记的时候,我们看不到圣经里面说这卷书是谁写的,依据犹太的传统仍然是把路得记归在了撒母耳的名下,所以我们认为撒母耳既写了路得记,也写了撒母耳记上下,所以犹太人会在五旬节的时候,集体的在敬拜中会诵读路得记。
对于所有不信主的这些文学家们,他们能够欣赏路得记吗?他们能够欣赏路得记,但是他们欣赏路得记仅仅是从它是人类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这个角度去欣赏。然而对我们所有基督徒而言,因为我们认识上帝,我们认识耶稣,所以在路得记中,我们除了从文学角度领略欣赏路得记得文学的美好之外,我们更可以从中得到丰富的属灵的喂养,因为路得记里面蕴藏了丰富的属灵的宝藏。
我们看到很多伟大的恢宏的神学的理论,其实都在路得记里面被涉及了,我们在里边是不是可以看到神的公义的审判?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神因着他的恩典和怜悯而对他的百姓的眷顾?我们是否可以看到神主权的掌管和人的自由意志的选择之间的有机结合?我们是否可以看到信心和行为一体两面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是否可以看到什么叫信心?这个伟大的定义在圣经的路得记里边得到丰满地诠释。然而当我们读路得记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伟大的神学的概念不是透过教义式的宣告陈述出来的,也不是透过讲道的形式来宣讲出来的,它是透过生动的,美好的,就是在发生在当时士师时期的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来彰显出来的。所以当我们读路得记的时候,你能够读出非常多的美好,特别是当我们刚刚学完了士师记之后,当我们进入到路得记的时候。我们感觉到士师记里充满了黑暗,充满了丑恶,充满了人性的罪,充满了厮杀,充满了各种让人窒息的那些故事。然而当我们读到路得记的时候,感觉仿佛是万暗之中突然显出了一线的光明,路得记明快起来了,给我们带来了生命的盼望,这些活生生的神的百姓在生活的细节中所活出来的美好的信心,就仿佛是在士师时期这一块片黑暗的夜空中闪烁的明星,也仿佛是在沙漠中突然出现的绿洲,带给人很大的一个激励、感动和盼望!
所以也愿我们在读路得记得时候,在学习路得记得时候,上帝蕴藏在路得记里面这些丰富的属灵的宝藏,真的可以喂养我们,可以感动我们,可以激励我们。
我们在读路得记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路得记是圣经66卷书里唯一的一卷用外邦女子命名的书卷。然而如果我们真的从文学分析的角度来看,路得记里边的这些人物,谁才应该是真正的主人公呢?主人公都是立体化的,你能够看到开始他就出现,最后他又出现,然后整个的故事的发展,你会看到主人公的整个的生命,就是一个完整的一个发展的曲线,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应该是拿俄米,因为拿俄米最开始就出现在故事的开篇,然后拿俄米也出现在故事的结局,拿俄米的生命里明显的看到上帝怎样地让她从空的状态而变成了满的状态,以至于到故事的结尾的时候,我们都不敢相信那是真的。咱们中文的圣经翻译为拿俄米抱着俄备得就做了她的养母,而这个养母实际上原文就是乳养他的意思,所以拿俄米到最后她的生命是那样的被上帝的丰盛所充满,这样的一个干瘪的老太太竟然在神的充充满满的超乎人想象的恩典中,她可以重新酝酿乳汁,可以哺育路得所生的她的孙子俄备得,所以这简直是超乎人的想象,所以拿俄米是从空到满,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她,所以应该拿俄米是整卷书的主角,但是为什么路得记却没有用拿俄米作为书名,而用了路得呢?路得是谁?她是一个摩押的外邦女子,她本来是要因着她所行的,按照她自己的行为,她本来是要受咒诅的,然而上帝的恩典却跨越种族临到了这位外邦的女子,所以当我们看到路得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们是否就能够感受到上帝那长阔高深的远超我们所思所想的爱?同时路得的信心是不是也非常地感人?所以这卷书用路得作为书名,同样也是帮助我们也看到路得的信心在神的眼里是多么地宝贵,而上帝是多么盼望我们能够效法路得的信心。
路得虽然是摩押族的一员,按照神的本身的一个普世的计划来说,摩押本来是与神为仇的民族,是抵挡上帝的民族,是被上帝咒诅的,摩押人永远都不可能进耶和华的会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在这样黑暗的本来应该被神咒诅的民族里长大的摩押女子路得,她却活出了远远比以色列人更伟大的信心!这个信心是与当时的士师记全民背道的黑暗形成多么鲜明地对比,所以很显然上帝盼望我们能够捕捉到路得的信心,能够效法路得的信心。

路得记共四章,结构非常平衡,它是开篇悲惨的序幕,1章的1到5节,结束在4章的14到22节完满的结局,整个的路得记是以空虚死亡绝望的低谷开始,结束在丰满生命希望的高潮。而中间四个非常规整的部分,就像四幕戏剧一样,所以第一幕,我们看到拿俄米带着路得从摩押地归回了伯利恒;第二幕,我们看到在麦田中路得是怎样地蒙波阿斯的恩惠;然后第三幕,我们会看到路得怎样地向波阿斯寻求救赎的爱;第四幕,我们会看到波阿斯怎样地给予路得救赎的爱,而路得怎样领受了救赎的爱。这四幕都是独立的,是各成一章的,然而它们每一幕之间却又丝丝相扣的连接在一起,都是在每一章的最后结束的时候的最后1节,既是对上一章的总结,又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下一章。就比如说在第一章结束的时候,圣经上说的是什么?“拿俄米带着路得回到了伯利恒,当时正是割大麦的时候。”第2章是什么场景?在大麦田里。所以整个路得记的结构是非常地完美的。

好,今天我们就把路得记这4章来展开来学习,我给今天的讲道起的题目是“离家 回家 丰盛”。我们先从第一章的1到5节,看出于不信选择离家;然后从6到22节我们来看,出于信心选择回家;之后,我们综览2章到4章来看在家里经历的丰盛。
一、出于不信选择离家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部分,1章的1节到5节,出于不信选择离家,我们一起来读一下1节到5节的经文,预备,开始:

1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在犹大伯利恒,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2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两个儿子,一个名叫玛伦,一个名叫基连,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他们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里。3后来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妇人和她两个儿子。4这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一个名叫俄珥巴,一个名叫路得,在那里住了约有十年。5玛伦和基连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
1、出于不信选择离家(1:1-5)
故事的开篇1到2节让我们看到什么事件?这个事件发生在哪里?发生在犹大地的伯利恒。当时是什么时期?是士师秉政的时期,发生了什么大事件?国中出现了饥荒,然后以利米勒就出现了,他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的世界让所有的人都会感到诧异的决定,他决定要带领全家离开伯利恒而逃往摩押。
大家说,如果把他的决定放在今天,假如说我们不知道神的话语,我们没有学过圣经,我们就单单地从他做的决定来说,你感觉他做的是不是一个聪明的决定呢?是一个负责任的决定吗?是吧?因为国中遭遇饥荒了,没有粮食吃,饥荒的程度肯定是非常地严重的,而且持续的时间也一定是非常长的。
我们怎么能知道?因为你从以利米勒的儿子的名字就能够看出来,他的两个儿子叫一个叫马伦,一个叫基连,马伦在希伯来语的意思就是多病的意思,然后基连在希伯来语的意思就是垂死,他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叫多病,一个叫垂死,所以大家能想象到他们家当时的生活光景是怎样地吗?所以就好像在60年出生的孩子都不太健康,都有点面黄肌瘦,都多病,因为出生在饥荒的年代。对亚比米勒而言,他一定也是没有了别的可想的办法,饥荒的时间又这样地长,孩子还垂死,作为一个父亲而言,他做出一个举家迁移的决定,我们觉得这合理不合理?合理是吧?不是不光是一个合理的决定,也应该是一个聪明的决定,并且我们觉得也是一个有魄力的决定,特别是考虑到在当时的年代,人们迁移到另外一个地区,迁移到另外一个国家,这个是非常大的决定,人们很难去做出离开本地本族本家的决定的,而以利米勒为了让自己的全家能够活下来,他就做了这样的决定。如果今天他生活在我们中间的话,我们会被这样的爸爸鼓掌吗?如果我们没学过圣经,就会被他鼓掌了,但是如果我们学过圣经,我们知道神的心意,我们就不会为他鼓掌,我们会为他感到惋惜,因为他所做的决定恰恰是一个不信的决定,因为他不信而选择了离开了神的家,于是导致一系列的恶果,那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以利米勒的选择是出于不信?
2、为何以利米勒的选择出于不信?

当时是士师秉政时期,我们刚学过是士师记,大家看到那个循环是什么?百姓犯罪违背神,神就管教他们;然后他们苦不堪言,他们就呼求神,神就为他们兴起士师拯救,他们就得救;于是国中在太平几十年,他们就又继续犯罪违背神,神再管教他们。在士师记我们看到的是神兴起周边的国家来管教她们,但是如果我们回到整本的摩西五经,特别是利未记26章和申命记28章,我们就会看到神的管教是全方面的,神不仅仅会用战争来管教她的儿女,神也会用饥荒、用干旱来管教她的儿女。所以我们看申命记26章28章都用两个整章的篇幅来向神的百姓掷地有声地宣告什么?就是你们要来听我的话,尽心尽力尽意爱上帝,凡上帝所吩咐的一切的话都要听。而如果神的百姓听神的话,神就应许他们出也蒙福,入也蒙福,他们的抟面盆都蒙福;如果百姓选择不听神的话,上帝说你就出也受咒诅,入也受咒诅,你的抟面盆都受咒诅,整个你的生活的全方位地受咒诅。当然我们学摩西五经的时候,我们已经讲过,上帝为什么祝福他的百姓,我们明白是吧?但是上帝为什么要咒诅他的百姓,咱们能明白吗?妈妈们能明白吗?就像孩子定义不学好,就往邪路上跑,妈妈们会管教自己的孩子吗?会的,是吧?所以上帝的祝福,上帝的咒诅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要让他的百姓来听上帝的话,因为我们只有听上帝的话,我们的生命才能够活出神创造我们应有的那份丰盛和尊荣,所以不听神的话,神就必然管教,所以对以色列民而言,饥荒就是神管教的一个明显的记号。
你看在申命记28章的23到24节说到,当百姓如果不听神的话的时候,神就让天不降雨,上帝会让”你头上的天要变为铜,脚下的地要变为铁,耶和华要使那降在你地上的雨都变成尘沙,从天临到你身上,直到你灭亡。”神说要折断你的杖,就是要断绝你的粮,为什么是要这样做?管教。为什么要管教?所以在这样的管教的记号已经明显地临到了以色列的时候,以利米勒他作为一家之主,他此时应该做什么?上帝希望他管教他的百姓的时候,百姓要做什么?要来到神的面前,认罪悔改。要求问神我到底哪儿做错了?你要让我学什么功课,我要改变,我要重新地踏上跟随你的这条蒙福的大路,所以亚比米勒如果是一个认识上帝的人,他应该做什么选择,大家明白吗?他应该待在哪?
他就应该呆在伯利恒,带领全家来悔改,如果他们真的悔改了,他们重新自己听神的话,即便整个全民背道处在黑暗中,上帝会供应他们吗?大家说。上帝同样会供应他们的,就这夸张一点说,比如说咱们能生20个孩子,这20个孩子19个都调皮捣蛋不听话,妈妈管教这19个,有一个孩子听话,你会给听话的孩子奖励吗?当然会。所以说如果亚比米勒带领全家悔改听神的话,他们的家当然就可以从这样的取死多病的状态中回转过来,能够经历到神所赐给他们的祝福。
然而他没有这么做,他做的反而是放弃了伯利恒和以法他,去投奔到了摩押,为什么投奔到摩押?单单因为摩押有粮食,他要解决他的燃眉之需,要把现在面临的困境给解决了,他要从这个困境中挣脱出去,而当我们想到摩押是怎样地一个国家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更加的感到以利米勒的选择是多么地愚蠢。
摩押是怎么来的?创世纪里面让我们看到它是罗得的两个女儿,在神审判所多玛和蛾摩拉之后,罗得被她的两个邪恶的女儿强奸,然后生出了两个孩子,其中的一个孩子的后代就是摩押,摩押的始祖就是其中的一个孩子。我们看在民数记的时候,上帝带领以色列民经过旷野,本来想要在摩押借路,但是摩押让以色列人过吗?不让,因为他仇恨神的百姓,所以他拒不跟神的百姓合作。而到了民数记25章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记得吗?假先知巴兰引诱以色列民跟摩押女子行淫,触动耶和华的怒气,所以摩押再次的成为一个被邪恶势力使用抵挡上帝的这样的一个民族。那到了申命记的时候,上帝非常清楚地说,摩押人永远都不可以进耶和华的会,这就是对他们邪恶的历史的一个审判。而当我们读士师记的时候,士师以户杀死的是什么王?就是摩押王,摩押王也是被神使用,摩押也是在士师时期也是奴役剥削压榨以色列民的,然而以利米勒却去投奔了摩押,单单因为那里有粮食。
当我们知道以利米勒他的名字的含义的时候,当我们如果知道他的家乡伯利恒和他的住的家的地点以法他,希伯来里的意思是什么的时候,你就更能够体会到路得记的作者是用了多么反讽的手法,让我们体会出以利米勒所做出的愚蠢的选择。大家知道以利米勒,希伯来语的意思是什么?是“神是我的王”。伯利恒希伯来语的意思就是“粮仓之家”,以法他就是“丰盛之地”。所以,这位名叫神是我的王的人,带着他的全家离开了粮仓之家丰盛之地,投奔到了敌国摩押,因为他们觉得那里有粮食,看到反讽了吗?
3、以利米勒“聪明”方法带来恶果
大家说这样的一个选择会带给他好结果吗?就好像如果我们生活中为了脱离一个困境,我们去用不合神心意的方法,最后的结果会好吗?不会好,但是暂时的话你会感觉到解决了一个燃眉之急,是吧?所以当以利米勒带着全家从伯利恒离开,他到了摩押之后,似乎饥荒的问题就暂时解决了,他两个儿子,一个是多病,一个是垂死,所以很显然这“多病”和“垂死”没死。如果不离开呆在伯利恒,用人的判断这俩孩子是不是就死了?他把他们带到摩押,至少当时的燃眉之急解决了,俩孩子没死,为什么我们知道没死,他们还娶了媳妇,一个叫俄珥巴,一个叫路得,似乎以利米勒做的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们接下去看,悲剧就发生了,虽然他们暂时住在摩押,得以糊口,解决了燃眉之急,然而他们当离开伯利恒的时候,他们就离开了神的家。他们离开了神的家,他们就离开了神的祝福,所以神没有祝福他们。

在旧约的背景中,生养众多一直是神祝福的标志,你看虽然以利米勒的两个儿子分别娶了媳妇,但是她们都没有生孩子,对不对?所以不光如此,过了不知多长时间以利米勒死了,不仅以利米勒死了,他的两个儿子也陆续地死了,最后落得拿俄米,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是不是特别地凄惨?大家想想,当以利米勒做出离开伯利恒前往摩押的决定的时候,他是不是出于对全家的责任感和爱而做出的选择?就像今天,每一个妈妈做决定不会是为了害自己的家庭,害自己的孩子的,对不对?然而他因为不明白上帝的话,所以他不知道正确的道路在哪里,所以他就按照自己以为对的,为全家做了这样一个重大的选择,离开伯利恒来到摩押地,是不是他活出的是士师时代的特点?就是“当时以色列人中没有王,所以各人任意而行。”
我们上个星期也说过“任意而行“不是说你多么任意妄为,你知道你做的事情是邪恶的,他指的就是说人不认识神,所以不知道神给我们的正确的道路在哪里,所以只能自己凭着有限的智慧做出一个判断,就我以为这样是好,我以为这样是对,我就按照我以为好的以为对的去行了,所以正像箴言里所说的:“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以利米勒的选择是不是就为我们生动地诠释到了这一点?他虽然想救他全家的命,然而他的选择却搭上了他自己的性命,也搭上了他两个儿子的性命。
4、俄珥巴合乎常理的选择

我们学到5节,刚才说到的是以利米勒的选择,在14节我们还会看到一个人的选择就是俄珥巴的选择。俄珥巴是拿俄米的大儿媳,当然拿俄米和她的两个儿媳妇的关系都是非常美好的,因为拿俄米和她的两个儿媳妇俄珥巴和路得的关系都是非常美好的,我们当然可以想见拿俄米是用生命活出了她的美好的对上帝的信心的,所以当拿俄米决定要回归伯利恒的时候,两个儿媳妇都抱着她痛哭,都舍不得拿俄米,然而最终路得选择跟随拿俄米回归神的家,而俄珥巴选择继续留在摩押。当俄珥巴做出这样选择的时候,我们看到俄珥巴的选择是否也是一个合乎逻辑,合乎常理的选择呢?
虽然俄珥巴爱她的婆婆,也舍不得她的婆婆,她也从她婆婆的生命中看到了信仰这位上帝的美好。然而当她真的要面对舍弃她在摩押的本地本族本家,舍弃她的惯有的生活,特别是她面临着有可能回到了伯利恒,她就终身不可能再嫁人,她要终身守寡的这样一种可能性的时候,我们发现俄珥巴退却了,所以俄珥巴最后选择不跟拿俄米回到神的家。所以当她转身离开拿俄米和路得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当然她带了一个大头巾,我们就看不到她的脖子了,所以这个画儿应该改一下,应该把她脖子露出来,因为俄珥巴名字的意思就是后脖子,就是后颈,上帝是不是很幽默?给她起了这样一个名字,让你想到俄珥巴的时候,你就想到的就是她转身离去,她本来可以回到神的家,享受在神的家里面一切的丰盛,然而她却因着放不下,她眼界就像鼠目寸光所看到的那点儿有限的利益,而她错失了上帝本来为她预备的极丰富的生命的祝福!
俄珥巴是嫂子,她是路得的嫂子,所以路得后来跟着拿俄米回到了神的家,路得是不是根本没有想到神给她如此丰盛的祝福,在等待着她。而祝福本来应该是谁的?如果是嫂子回去,嫂子是老大,按照次序嫁给波阿斯的就应该是俄珥巴,可是俄珥巴为什么当时不能够做出跟拿俄米一起回神的家的决定?因为她担心守寡,大家看到讽刺的意味了,这就是俄珥巴的一个合乎常理的选择,却让她重新回到了老路,也让她错失了神给她预备的丰盛的祝福。
5、第一个功课:选择离家是“容易”的道路却将人引向死亡使人错失丰盛生命
我们把1到5节和14节学完了之后,我们是否就可以概括出今天可以应用在我们身上,我们学到的功课?我给大家归纳了第一个功课,就是我们选择离家是容易的道路,却是会把我们引向死亡,使我们错失丰盛生命的道路。这个大家能理解吗?每一个离开神的家,你按照你自己的意思去解决你的燃眉之急的选择都是容易的。我们就把以利米勒的选择应用到我们今天,我们想一想什么是今天基督徒现代版的以利米勒的选择?以利米勒是为了寻找生计,所以他选择了离开神的家。

今天,我们教会里已经受洗的弟兄姐妹,会不会在生活工作的挑战下,在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下,也选择为了要解决我面临的现实的问题而离开神的家呢?常常有弟兄姐妹做出这样的不信的选择。比如说有几类,虽然神充充沛沛的供应我们教会,我们在教会中,上帝让我们要相信有他所赐下的一切的丰富。然而我们常常感到不满意,比如说我们会因为什么样的一个试探,我们就会彻底的离开这个家了?说我不满意我的工作,我想到深圳去寻找一下机会,我想去到上海寻找一下机会,我到其它的什么城市去寻找一下机会。如果你去城市的目的就是为了为你自己的工作生活寻找更好的机会,大家觉得这个本质上跟以利米勒是不是一样的?是不是还比不上以利米勒?因为以利米勒是真的穷的没饭吃了,他才离开神的家,到摩押去找食物,好让家人不饿死,现在我们是不是更夸张?根本没有到饿死的程度。我们只是跟着世界的潮流走,跟着世界的人追求世界的成功,追求世人眼里的荣华富贵,我们不满足,我要碰碰运气,我要去寻找更多的机会,家不家的,这个不重要了,我走了。
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不信的选择,当然不是说所有的离开咱们教会搬迁到其它城市的弟兄姐妹都是像以利米勒那样选择了离开神的家,因为如果他们的离开是上帝带领,他们非常地明白这个是神呼召他们到一个新的城市,他们回应神的呼召,这个就不是离家的选择,而是回应神的呼召,上帝仍然也会在一个新的城市为他们预备家,对吧?但是如果他们根本就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丝毫没有想到上帝,他们想的就是我怎么挣更多的钱,我怎么让我孩子活得好,这是不是就是这样的选择?
这个是一种离家的选择。
另外,我们中间有一些弟兄姐妹好长时间都不来聚会了,我鼓励弟兄和姐妹说一定要坚持聚会,要委身在咱们的三层次的牧养计划里,我们的弟兄或者姊妹常常会这样跟我说:最近因为压力太大,我家里边出了什么什么事儿;或者说我的工作上现在面临着什么挑战,我先暂时停一段儿。大家说这是一个离家的选择吗?这是一个暂时的离家的选择。如果我们的生活真遇到了挑战,比如说孩子不孝顺,夫妻关系恶劣,工作也一团乱麻,应该把它看为什么?看为神的提醒,我们要在这样的处境中好好的到主的面前来反省自己:“主啊,我哪儿做得不好,你帮助我,让我看到,以使我能够更好的为你而活。”这样的工作的挑战,生活的挑战,不应该把我们推得远离开神的家,而是更加地要把我们压回到神的家,我们应该更迫切地寻求上帝,更迫切地祷告依靠上帝,更渴慕神的话,因为一切的生命的奥秘、真道、真理、阳光和粮食都在神的道里,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地花时间学圣经,应该更加地跟兄姐妹们生命相交,去看我们怎么样把主日的讲道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而不应该选择是说:“我现在因为挑战太大了,所以我先暂时离开一段时间。”大家理解吗?所以大家看,是不是这些离家的选择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还有一种离家是身没有离开,但是心思已经离开了。虽然我们每天都在读经,都参加主日敬拜,也参加周间团契,但是我们并没有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上帝,我们没有真正的说:神就是我的王。只有可能他对,没有可能我跟上帝的想法不一致的时候,我对,神不对,所以我要完全的,不论在任何的考验中,我都按上帝的心意去做。我们没有这样做,大家说这样的状态是不是也是处在离家的状态?因为我们要回到神的家,要住在神的家里,不是一个形式的回来,而是全人的回来。
以利米勒的名字的意思是什么?神是我的王。我们刚才所看到的这个故事里的以利米勒,是不是可以说他是一个挂名的以利米勒?虽然他名字叫“神是我的王”,但是他做的每一个选择都背离他的名字,因为他丝毫没有让上帝来做他的王。而今天如果我们没有让上帝做我们生命的王,我们不让上帝在我们每一个考验中,每一个挑战中来带领我们,让我们按照他的心意而活,我们单单地按照他的心意而活,大家说我们是不是也是一个挂名的以利米勒?
挂名的以利米勒,今天通俗的称为什么?就是挂名基督徒,虽然名义上是基督徒,但是自己生命的实质却完全跟基督徒背道而驰。如果我们真的是选择了离家这条容易的道路,结果会怎样?以利米勒的选择,最后带给全家死亡,是吧?然后也带给他自己死亡。所以今天对我们而言是同样的,如果我们选择这条离家的容易的道路,那我们也会因这个选择祸及自己,殃及亲人。比如说我们教会妈妈特别多,如果我们不按照神的道、神的真理去养育我们的儿女,我们是凭着自己的一番好意,我们是以自己以为好的去养育教导我们的孩子,最后我们也会祸及自己,也殃及孩子。以利米勒的选择今天带给我们很大的警戒。
我们说什么是慕道友版的俄珥巴的选择?为什么我说以利米勒的选择应用到仅仅是基督徒版,因为以利米勒他成是神的子民,他是以色列人,就像我们今天所有受洗的基督徒,我们都知道宣称我们是神的儿女。俄珥巴不是以色列人,她是摩押人,是外邦人,所以就相当于现在我们还没有受洗的慕道的朋友一样,对吗?我们所有的慕道的朋友,我们可以从俄珥巴的选择上能够汲取什么教训呢?
俄珥巴被她的婆婆拿俄米的生命吸引吗?被吸引。如果拿俄米没有活出一个美好的信仰的生命,俄珥巴不会那么舍不得她的婆婆,对吧?因为我们看到故事里边描述她和路得都抱着拿俄米痛哭,舍不得。这就说明俄珥巴是看到了拿俄米,因为信仰上帝,所以她即便是在这样穷困潦倒的生活中,她活出来的生命真的是与众不同的,这一点是吸引了俄珥巴的。然而俄珥巴不能放下什么?虽然拿俄米的生命吸引她,她不能够跟随拿俄米回到伯利恒,刚才我们说了她是放不下她在摩押地的生活,因为她不相信回到神的家有更加美好的生活,所以她就没有办法舍这个在神眼里其实是不好的,去得上帝眼里比那个更好的。
俄珥巴也非常有顾虑,因为她担心她回到伯利恒之后她就守寡了。今天我们慕道的朋友是不是也常常有很多顾虑?建英是不是也有顾虑是吧?然后殷红都有很多的顾虑。我觉得智芳特别好,那天殷红和建英都特别称赞智芳,说她信主之后特别大的改变,所以真的看到从她的生命看到神真实了,你们也听了福音五次讲课的内容。比如说建英和殷红都也被信息所吸引,也被智芳的生命所吸引。也觉得这特别的美好,要不来也觉得是有点舍不得,这是很真实的挣扎,很难选择来教会,因为路途太远了。你看这是一个舍弃吧?如果不去教会,我这一段时间可以休息;然后孩子要来也有困难,孩子有可能下午还有各种的补习班,对不对?如果要让孩子们来教会了,这补习班不是上不了了?大家看到吗,这种挑战是不是真实的?而上帝把俄珥巴记在了圣经里,就是为了给我们一个反面教材的警戒,让我们从俄珥巴的选择中看到正是因为她这一切的顾虑重重,使她错失了神给她预备了丰盛的祝福,而路得得着丰盛的祝福了。路得要选择跟拿俄米回到伯利恒,她需要胜过更多的挑战,然而路得毅然地选择了回家,所以这是两条不同的道路,所以我也特别祈求圣灵也特别感动今天坐在我们中间的慕道友,也让我们被警戒,被激励,也让我们都可以做出回家的选择。
二、出于信心选择回家 (1:6-22)
刚才是离家的选择,我们接下来就继续地进入到6节到22节,让我们看出于信心选择回家。
出于不信选择离家,我们说都是简单的还是难的?都是简单的,你很本能的就会那样做,相对而言是不是我们就能够体会,你选择回家就是选择了一条看似艰难的路,你同时需要胜过很多的考验,你才能够真正地踏上这条回家的道路。我们就先来看拿俄米,她最终选择回家,她必须胜过三个方面的考验,然而拿俄米全都胜过了。
- 拿俄米出于信心选择回家胜过不听好消息和活在舒适圈的试探(1:6-7)
第一,拿俄米胜过了什么考验呢?她胜过了在她的痛苦中,沉浸在她的痛苦而听不见好消息。而即便听见了,她也已经习惯了她的原来的那种模式的舒适圈,而没有能力去改变这样的试探。

我们具体从经文里来看一下,当拿俄米的丈夫死了,两个儿子也死了,她没了丈夫没有儿子的时候,拿俄米做了一个什么选择?做了一个什么决定?6节到7节,我们一块读一下:“她就与两个儿妇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因为她在摩押地,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7于是她和两个儿妇起行离开所住的地方,要回犹大地去。”
这时候的拿俄米,我们觉得她应该是痛苦的吗?应该非常痛苦,因为她失去了一切。大家有没有觉得拿俄米正常的都会受到这样的试探,她是这样的痛苦,她又是一个女性,她也是感情很丰富的,情感细腻的,她很容易会落入到自怜,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被自己的痛苦所包裹的这样的试探。如果一个人一旦进入到这样的状态,你觉得她还有可能听什么伯利恒有什么好消息传来,她会有这心思吗?不会有。所以拿俄米她首先胜过的就是这个试探。所以我们会能够想见拿俄米她虽然在痛苦之中,但是她没有被痛苦淹没,以至于她的心,她的耳朵,她的全人仍然是向上帝敞开的,向从她的家里边传过来的好消息敞开的,所以她非常敏锐地就捕捉到了这个好消息。因为她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给他们,”所以她听见了。
太多的时候,好消息我们是听见了,却仿佛没听明白一样,对不对?就好像我们慕道班的信息我们持续了五个星期,我们所有的慕道的朋友都在听,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真的都听明白了。拿俄米听明白了吗?她听明白了。她在意的是那儿有粮食吃么?她说神眷顾她的百姓,所以她要把自己投到神的眷顾之下,所以她非常明白这个意味着什么。
接下来,她也一定要胜过突破她的舒适圈的试探。大家一定不要以为人在痛苦中,你的罪都带来了这么大的恶果,谁不想脱离?不一定,你会发现这社会上太多的人,在一个罪的模式里一辈子打转,她都习惯了,她很难从她舒适圈里面突破出去。然而拿俄米没有这样,虽然她在摩押已经住了十年了,改变对她太不容易了,然而她决定改变,所以你看她是非常积极主动地,她要改变,她采取的一系列的行动,她和两个儿妇怎样?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然后她和两个儿妇起行离开,她要回犹大地去,看到她积极的主动的选择吗?神的恩典不会自动地就临到一个不去为人生做正确选择的人。拿俄米之所以最后她能够生命从空重新的到丰满地这种上尖下流的甚至流出来的光景,那是因为她做出了信心的选择,虽然这个选择不容易,但是她选择回家。
- 拿俄米选择回家胜过亲情试探(1:8-15)

而对拿俄米来说,如果她真的要做出回家的选择她面临的第二项的考验,或者说试探,就是亲情的考验,亲情的试探,她跟她的两个儿媳妇,所以8节到15节是特别充满温情的一段经文,从这一段经文里边我们也特别看到拿俄米和她的两个儿媳妇真挚的饱满的情感。任何的婆婆和儿媳妇都应该学这一段经文,好做合神心意的婆婆和合神心意的儿媳妇,我们来读一下好吗?8节到15节,预备开始:
8拿俄米对两个儿妇说,你们各人回娘家去吧,愿耶和华恩待你们,象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一样。9愿耶和华使你们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于是,拿俄米与她们亲嘴。她们就放声而哭,10说,不然,我们必与你一同回你本国去。11拿俄米说,我女儿们哪,回去吧,为何要跟我去呢?我还能生子作你们的丈夫吗?12我女儿们哪,回去吧,我年纪老迈,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说,我还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13你们岂能等着他们长大呢?你们岂能等着他们不嫁别人呢?我女儿们哪,不要这样,我为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因为耶和华伸手攻击我。14两个儿妇又放声而哭,俄珥巴与婆婆亲嘴而别,只是路得舍不得拿俄米。15拿俄米说:「看哪,你嫂子已经回她本国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
好,我们看刚才读的这段经文。拿俄米四次劝她的两个儿媳妇,你们回娘家去,回娘家去,回去吧,回去吧,是吧?为什么拿俄米要劝她的两个儿媳妇回娘家去呢?因为对当时的妇女来说,结婚生子太关键,太重要了,所以拿俄米不想拖累她的两个儿媳妇,她要给她的两个儿媳妇自由,让她们去选择她们未来的前程,选择嫁人,选择有自己的后代,并且拿俄米也给她的两个儿媳妇祝福,两次给她们祝福,“愿耶和华恩待你们。”“愿耶和华使你们各人在新夫家中得平安。”
透过拿俄米跟她的两个儿媳妇的对话,我们看到她们之间真挚的爱吗?看到真挚的爱。所以拿俄米若是要做出回伯利恒的选择,这个也是她必须要胜过的一个考验。因为那意味着她要跟她的两个儿媳妇相依为命的儿媳妇要诀别了。因为如果她们一旦分开,以后都不可能再见了,这是非常难的一个选择。今天中午大家分享的时候,有一个姊妹问我拿俄米为什么不给她们传福音,让她们跟着一起回伯利恒?并不是说拿俄米没有给她们传福音,而是说圣经每一段的记述,它都有上帝借着这一段描述要表达的含义。
透过这一段圣经上帝要表达什么含义呢?因为如果我们纵观整个的路得记的话,你会看到里面所有的人物,她们在考虑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考虑个人的利益,她们都是为对方着想为别人着想,所以在这就是要烘托出来的是这样的一个主题,拿俄米即便是在这样的光景中,她也丝毫不为她个人着想,她不抓着她两个儿媳妇说:“我现在孤苦伶仃,丈夫死了,儿子也死了,既没丈夫也没儿子,你们就应该给我养老,我到哪儿,你们就应该到哪儿。”她丝毫没有这样的意思,所以圣经记录这一段就是要让我们看到拿俄米的生命的美好,她是多么爱她的儿媳妇们,多么为她们的利益着想,而不是说她不给她们传福音,而是这一段记录的不是让我们看拿俄米怎么给她儿媳妇们传福音,让我们看的就是她要胜过亲情的考验,她才能够踏上回家的道路,而拿俄米胜过这个考验了吗?胜过了,因为即便她痛苦,即便她难舍她的两个儿媳妇,她仍然放手让她的两个儿媳妇回娘家去。
如果说拿俄米有私心,她拽着她的两个儿媳妇跟她一块儿回伯利恒,大家说她回伯利恒还是真正的回家吗?就不是,因为回家是一个信心的选择。而如果拿俄米她仍然把她的价值感建立在她的两个儿媳妇的身上,她要拖着她的两个儿媳妇跟她在一起,就不能够说她此时对上帝有信心,她从神的管教中悔改了,她踏上了回家的道路,就得不出这个结论,是吗?所以圣经就给了我们这么一大段的描述,向我们呈现拿俄米的价值感完全在上帝里边,所以她可以让她的两个儿媳妇们自由。
- 拿俄米选择回家胜过面子的试探

拿俄米为了要回家,她还要胜过什么考验呢?还有一项也非常重要,就是她面子的考验,面子的试探,所以当我们看到拿俄米带着路得,最后终于回到了伯利恒的时候,合城都惊动,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也一起读一下好吗?19节到22节,预备开始:
19于是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她们到了伯利恒,合城的人就都惊讶。妇女们说,这是拿俄米吗?20拿俄米对他们说,不要叫我拿俄米(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玛拉(玛拉就是苦的意思),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21我满满的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的回来。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这样,你们为何还叫我拿俄米呢?22拿俄米和她儿妇摩押女子路得,从摩押地回来到伯利恒,正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
看到拿俄米回来的时候,为什么引起了全城的轰动?大家可以想见拿俄米十年前离开伯利恒的时候,以利米勒的家是不是在当地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家庭呢?比如说十年前有一个北京人移民美国了,结果混的特别落魄,十年之后回北京了,咱可能合城的人都出来说:某某某人回来了,他过得怎么这么落魄的样子。有可能吗?因为你没有那么大的名气,所以透过合城的人都很惊讶,我想见拿俄米在当年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人,当然她的丈夫以利米勒肯定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人,对吧?所以当她回来的时候大家才是这么惊讶,因为妇人说:“这是拿俄米吗?”什么意思?认得出来吗?这是一个赞叹,还是一个惊叹?怎么变成这样了?言外之意是这样的。拿俄米从她跟这些妇人们的回答里,你是不是看到她说了三次苦?”我苦,受了大苦,全能者使我受苦,”是吧?所以以至于确实有不少的解经书都这样描述,拿俄米在此时的生命光景,说拿俄米因为受尽了苦,所以她这时候心里充满苦毒,她心里的苦毒就透过她的嘴说出来了,让人都能够感受到她是一个特别有苦毒的人,大家觉得拿俄米这时候是充满苦毒吗?不是,如果拿俄米对上帝充满苦毒,她会怎样会抱怨上帝,会躲着上帝,甚至发出对上帝的咒诅的言语,对吗?就像我们如果对任何我们身边的一个人心里有苦毒,比如说假如说我姐得罪过我,我心里不能释怀,我时不时的就倒腾出十年前发生的我姐得罪我,伤害我的事儿,你说这是不是我心里就对我姐心里是有苦毒的?如果我对我姐心里有苦毒,那我是不是会不由自主的就跟别人抱怨我姐?然后我要见着我姐的时候,我会特别亲近她吗?还远远地就跟我姐套近乎?不可能,我肯定见着她,就想躲一边去。所以拿俄米从摩押地回到了神的家,回到神的怀抱,当然就说明她对上帝是没有苦毒的。拿俄米的说自己苦,自己满满的去空空的回来,耶和华降祸给自己,使自己受的大苦,都表达的是什么?表达的是她真正地胜过了面子的试探。我们人都好面子,人都想要在人前风光,所以人本能的都想把自己的失败,自己的不好掩盖起来。而那俄米没有这样做,但如果拿俄米真的不能够面对她过去的失败,或者她把这些失败完全一股脑地归在她丈夫的头上,就不能够说她真正地回到神的家,就不算是信心的表现,对吧?如果拿俄米完全没有看到她自己在整个事件中的罪,面对大家说:“拿俄米,你怎么变成这样了?”她会说什么?当时是谁决定去摩押的?“全都赖我这丈夫,全都赖以利米勒,要不是他当时做了这样的愚蠢的决定,我们怎么可能全家人落到这样的一个落魄的光景,我嫁给她,可是倒了血霉了。”然后就开始述说她丈夫的不是,但是你会发现拿俄米丝毫没有埋怨任何人,她说她受的苦是耶和华的管教谁?管教她,“神使我受的大苦,神将祸给我。”所以这就叫回家的人有的状态。因为当我们远离神不肯回家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我们根本不敢于面对我们生命中的失败。我们也不敢承认上帝曾经因着我做的错误的一个决定,他管教了我。然后即便是我们跟上帝认罪了,我们也断断不敢在弟兄姐妹面前坦诚自己生命真实的光景。大家说是不是?所以若想真正地回家,必须胜过面子的考验。一个竭力保着自己面子的人,是一个还没有回家的人。所以这个就是拿俄米胜过的考验。
我们看拿俄米她之所以胜过这个考验,我们刚才说她没有苦毒,虽然她苦,对吧?所以不是一个所正经历了痛苦的人,经历了生活的艰辛的人,她生活中就一定是充满苦毒的。为什么同样是经历苦难,有些经历苦难的人没有苦毒,而大多数的经历苦难的人生真的是充满苦毒。根本在哪里?我就借用Jonathan Prime说的一句话,他说:“在苦难中避免苦毒的方法,就是认识到神爱的管教从来都是他恩典的行动。”就像我们对孩子,如果我们管教我们的孩子,这本身就是我们对他爱的恩典的行动。孩子如果明白,妈妈管教他也是爱他的话,他就不会因为被管教而心生对妈妈的苦毒,对不对?所以拿俄米是这样的一个深深的认识到神管教里面所包含的爱与恩典的人,是一个真正认识神的人,所以她能够胜过老我的试探,因为老我的试探就是人都愿意风光,就像Paulus Cassel所说的:“就是乞丐,也希望在人前风光。”
然而如果我们不能够胜过老我的爱面子的试探,我们就无法真正的选择回家,这是拿俄米的选择。路得怎么选择的?路得的选择,是不是让我们看到她更加的需要全面的胜过苦难的试练,苦难的考验。
4、路得胜过苦难试探选择回到神的家 (1:16-18)
我们看路得要选择跟拿俄米一起回家,她需要胜过更多的试探,胜过更多的考验。路得是摩押人,如果就用世人的眼光看福气的话,是她们摩押人福气大,还是逃荒到她们这儿的以利米勒这个以色列神的子民的这一家福气大?摩押人,因为你们以色列人你们还活得不如我们,你们还离开了伯利恒,到摩押来谋生讨口饭吃,对吧? 而当路得嫁给了基连的时候,她得到了什么眼见的福气了吗?没有。因为她眼睁睁的看着她公公死了,然后也眼睁睁的看着她的丈夫的哥哥死,然后也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丈夫死了。然后她没有得到任何的眼见的好处,可是路得为什么会选择跟着拿俄米回家的道路?这是不是让我们深思?

你看路得在16节到18节,她所做的信仰的宣告是多么地震撼我们的内心,也成为我们要效法的榜样,因为当婆婆四次劝路得你赶快回娘家,不要跟着我了,因为你跟着我,我也不可能生出儿子再让他娶你。这个说法的背景就是当时的一个文化习俗,也是旧约里面的律法的规定,就是叫弟续兄孀。当时的古代社会都有的传统,假如说哥哥他跟嫂子结婚了,但是哥哥死了却没有留下后代,弟弟就要娶嫂子作为妻子,好给自己的家族留后,这个是当时的一个传统,所以拿俄米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我年轻,我还可以再结婚,我结婚可以生儿子,待他们长大,你们嫁给他,是吧?这可以是你们不守寡的一个途径,拿俄米的意思就是我现在都太老了,也不可能再结婚了,即便是我能结婚,还能生孩子,你也不可能在等着我的儿子长大了再娶你们了,所以我带着你们实在就是拖累你们,所以你们都回娘家。刚才我们说谁回去了?俄珥巴回去了,但是路得没有回去,所以路得就首先在16节恳请她的婆婆不要催她回娘家不跟随拿俄米。然后接着她就做出了五项伟大的信心的宣告。
第一项,她说“你往哪里去,我就往哪里去。”第二项,“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哪里住宿。”第三项,“你的国就是我的国。”第四项,“你的神就是我的神。”第五项,“你在哪里死,我也在哪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这还不够,她还加上了一句在神面前所发出来的神圣的誓言,她说我如果不这样做,我就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于我。她婆婆看到路得有这样伟大的信心,她就不再劝路得回娘家了,就带着路得回到伯利恒。所以我们想想,路得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伟大的信心的宣告?
她看到了什么?她看到了拿俄米生命美好的见证。她听到了什么?她听到了拿俄米给她传讲的福音,这位神是伟大的神,是圣洁的神,是怜悯慈爱的神,又是公义圣洁的神,这些神的属性跟她经历有关系吗?跟她吃得饱吃不饱,跟她丈夫死还是活有关系吗?无论她经历顺境还是逆境,上帝都是这样的伟大的上帝。所以路得是非常地有智慧的,她不是依据她的处境来揣摩这位上帝是怎样地一位上帝。不是说我顺利了,原来上帝是爱我,原来上帝是美善;我遇到逆境了,原来上帝是不公义,原来上帝是恨我。这个就叫不信,而信心的意思是超越人的经历,单单因着认识了上帝是怎样地一位上帝,她就相信并且要归向这一位爱的上帝,公义的上帝,圣洁的上帝,伟大的上帝,因为她相信,只要她把自己的生命投靠给这位上帝,上帝就必然带她进入到真正的福气。真正的生命的福气是超越她有限的眼睛可以看见的。这个就是路得,所以大家感到路得的信心伟大吗?
5、 第二个功课: 选择回家是“艰难”的道路却将人引向生命使人经历一切丰盛
好,那我们学了路得的选择和拿俄米的选择,我们是否可以归纳出我们今天讲到的第二个功课?第二个功课跟第一个功课是对应的,第一个功课是选择离家,这条道路都是容易的,却把人带向了死亡,使人错失生命的丰盛。第二个功课就是选择回家,是艰辛的道路,却将人引向生命,使人经历一切的丰盛。既然回家的结局是那样地好,为什么人很难选择回家的道路?因为它艰辛,大家理解吗?当时你要选择做出这个选择是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的,胜过很多的考验的,所以我们就也来看一下什么是现代基督徒版拿俄米回家的选择。

既然我们说是回家的选择,我们还是对应着刚才评价。以利米勒,这是他负主要的责任,他带领全家人离家了,拿俄米当然也在这个错误的选择的后果之中了。所以这个仿佛是今天我们基督徒一样,有些离家的选择是你主动做的是吧?有些确实是没有经过思考,别人做了一个什么决定,你就跟着一块儿也就进入到了离家的状态。刚才我们说的三种离家的状态,还大家还记得吗?为了奔自己的前程离开教会了;为了缓解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我暂时先不聚会了;然后我虽然人在教会,但是我的心并不在教会,已经离开家了,因为我没有想按照神的心意来指导我的生活,为什么回来难呢?
我们就对应拿俄米的选择所面临的考验,这些考验今天我们都是真实的经历到的。拿俄米第一个考验是什么?她会被自己的痛苦所淹没,我们也会。所以如果说我们做错了选择,我们已经背离了神的心意,神会管教吗?神会管教。因为他爱我们。而当神管教我们的话,我们是肯定生活会进入到一些苦楚里面。而如果我们被这些痛苦所淹没,我们就没有耳朵,没有心再去听神的道,神的道里面蕴藏着所有的好消息,我们就会对所有的好消息关闭心门,关闭耳朵,大家说会不会这样?
常常会的。你心里面想着这个孩子是多么地调皮捣蛋,刚跟孩子发了一通的火,然后来聚会了,有没有感到讲道也有点听不进去,有吗?所以一定从这个光景中脱离出来,不要让自己的麻烦、自己的痛苦来影响自己向神的话语敞开。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没有办法选择回家了。拿俄米还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什么?一个惯性的模式,是吧?我们是不是也有惯性的模式?是吗?虽然你知道跟孩子吼造成了现在的亲子问题,你也很痛苦,但是仍然吼是一个惯性的模式,大家没有发现吗?你惯性地就要吼,你停止吼、离开吼而选择不吼,这个非常难,所以一定要求助帮助自己脱离惯性的模式,才能够真正地回家。
拿俄米还面临了什么样的考验?亲情的考验是吧?对拿俄米来说,亲情就是她当时能够看见的抓得住眼睛看得见的好处,今天当然对我们来说就可以更广泛的把它应用为各种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如果我们会感觉我要回家,就意味着放弃这个好处了。比如说我今天有一个大的单子要谈,如果我来聚会,我可能签不了这个合同,我就损失了一笔钱,这钱是不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所以我们必须能够胜过被眼前存不住的短暂的好处吸引的试探,我们才能够真正地选择回家。
面子,也是今天我们面临的考验。如果我们不能够真正面对自己的失败,不能够面对自己的问题,不想向上帝敞开,向弟兄姐妹敞开自己的生命,我们是否也是没有选择回家的道路,所以拿俄米她选择回家,伴随着选择,她所胜过的这四个试探,今天都是我们需要胜过的试探。
所以难就难在这里,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吗?可以做到。因为拿俄米已经做到了,她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美好的生命的榜样,今天我们更应该可以做到,因为我们有圣灵的内住,我们比拿俄米应该更有能力,去胜过在回家的路上的各种的考验和各种的艰难。这个就是基督徒应该如何回家。
我们说现在的慕道友版路得选择回家,应该怎么应用呢?路得是单单地因着看到了拿俄米的生命见证和听见了拿俄米所传的福音,她归信上帝,对不对?对今天来说,是不是也是意味着我们每一个慕道的朋友,也应该因为单单地看见基督徒生命的美好的见证和神透过教会所传递的福音而悔改归信耶稣基督,踏上回家的道路,是不是应该是这样的?
我们如果这样做,对吗?我说:“上帝,我现在工作处在失业的状态,你让我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如果你给我一个好工作,我就相信你是真的,我就来信你。”这个对吗?不对,因为这个不是回家,还仍然是像去摩押找粮食一样,所以真正的回家是一个信心的选择。这个不是向神求饼,而是因着神的属性,神的计划和神的作为,因为神为我们预备了生命美好的计划,我们愿意悔改而归向他,所以我也盼望路得的信心的见证,她是怎样地胜过各种考验选择回家,这个故事可以激励我们所有慕道的朋友,今天可以选择凭着靠着信心回到神的家,
三、在家里经历的丰盛(2-4章)

她们选择回家,就会经历什么?神非常现实,他说你回到神的家,在神的家里就有一切的丰盛。回到神的家的拿俄米和路得,她们是否经历到了神给她们预备的在神家里面的一切的丰盛呢?经历到了。这份经历不是她们坐在家里等来的,而是她们靠着一个又一个的信心的行动而经历的。上帝因着他的主权眷顾回到神的家的拿俄米和路得,施恩给拿俄米和路得,然而神的恩典和眷顾却是透过拿俄米和路得的信心的行动,临到拿俄米和路得的,所以这个就是神的主权和人的自由意志之间的一个非常地完美的一体的关系。
1、因信经历波阿斯眷顾(2章)
我们先看神的主权,神的眷顾。当拿俄米和路得回到伯利恒的时候,大家觉得凑巧吗?好多恰巧。圣经里面的恰巧就是让我们要看到神那双看不见的引领她们,眷顾她们的手。1章的最后1节说:“拿俄米和她儿妇摩押女子路得,从摩押地回来到伯利恒,正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然后很顺利的就切入到第2章。在第2章我们就会看到路得因信经历波阿斯的眷顾。
波阿斯为什么眷顾路得?上帝是透过波阿斯来眷顾路得,她怎么就进入到波拉斯的眷顾之中了?你看到她是因为她信心的决定,信心的选择。一提到信心,你会感到是一个多么惊天动地的伟大的行动,然而你会惊诧地发现,上帝所描述的路得的信心,就是生活中的好像很微不足道的,但是却被神看为伟大的行为,路得对她的婆婆的孝敬,对她婆婆的照顾。
2章的开篇就向我们介绍说:“1 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的亲族中,有一个人名叫波阿斯,是个大财主。摩押女子路得对拿俄米说:「容我往田间去,我蒙谁的恩,就在谁的身后拾取麦穗。”路得孝敬婆婆,是吧?因为她们回到了伯利恒,她们是没有生计的,她们已经没有了田地,田地早在她们去摩押地之前就卖了,所以她们只能够靠拾取田里遗留下来的麦穗儿生活,但是路得非常勤劳,她愿意用她勤劳的双手供养自己的婆婆,婆婆当然感到非常地欣慰,所以鼓励路得说:“女儿你只管去,”所以路得就去了,来到田间在收割的人身后拾取麦穗。她是东挑西拣说:“哪个麦田主人是最富的,我好到他那儿去拾麦穗,万一我被他看上了,他把我娶了。”有这样的想法吗?
丝毫没有,她就是凭一个非常单纯的信心,虽然她生活非常地穷苦,但是她不抱怨,因为她相信神会眷顾她,她相信神是眷顾人的上帝,上帝是爱所有投靠他的人的上帝,所以她就在神量给她的穷苦的处境中,尽她的本分,做她所能做的。对她这样的一位女子而言,她所能做的很少,她能做的只有去拾麦穗,大家看到路得多么可怜,对吗?然而上帝那双眷顾归信他的路得的手,却在调动万物,就在运行着了。所以路得去拾麦穗的脚步,也在上帝的掌管之下,神就引领她到哪儿去拾麦穗了?就是大财主波阿斯的麦田。这位大财主波阿斯不光富有,他也是人品极其的高尚、非常敬虔的人。

当路得在麦田里拾麦穗的时候,路得的美善的生命是否也散发着对周围的所有人的感染力?所以大家看,你能够影响别人,跟你社会地位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真的是你去用生命散发出来的影响力。路得什么也没有,但是她有美善的生命,她就远近闻名了,因着她的美德而闻名的,所以当她去拾麦穗的时候,波阿斯也马上注意到她。波阿斯就问监管收割的人:“那位女子是谁?”监管收割的人说:“她就是那位摩押女子。”可见她已经出名了,是吧?因为她孝敬婆婆,她来归向以色列这位神,让自己投靠在以色列这位神的翅膀的荫下,她已经远近闻名了。而透过监管收割的人对路得的介绍,你能够看到路得的品德吗?
路得非常谦卑、朴实、勤劳、善良。你看当她到波阿斯的田里边拾麦穗的时候,她怎么跟监管收割的人说:“7 她说:『请你容我跟着收割的人拾取打捆剩下的麦穗。』可不可以?”你说谁能够说不可以,对吗?再说以色列也有律法规定,她们必须允许穷人来拾麦穗,并且他们要留田角不可以收尽,就是为了要让穷人有吃的。
路得拾麦穗卖力吗?非常卖力,监管收割的人说:“她从早晨直到如今,除了在屋子里坐一会儿,常在这里。”她多么勤劳,所以波阿斯也非常地欣赏这位贤德的妇人,所以他也非常地眷顾路得,所以他也让路得尽情地拾麦穗,不要有任何顾虑,然后如果渴了,就跟他仆人一块儿喝水。
如果一个不信神的人,别人给她再大的恩惠,她都觉得你还给我的不够多,是不是有这个特点?我多好,你怎么就这么对待我,这是不是一个不信神的人的生活中的常有的表现?而你看路得,她跟波阿斯表达她的极大的感恩:你怎么能这么对我好,这样地给我恩惠。那你说波阿斯给她什么恩惠了,无非就让她拾麦穗,对吗?但是路得都觉得真是她不配得这么大的恩惠。所以她问波阿斯:“为什么你这么恩待我。”波阿斯怎么回答路得?波阿斯说:“是因为你所行的。”是你所行的,因为你所行的,强调了两次,所以“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波阿斯的回答非常地美,我们可以一起读一下吗?预备,开始:“11 波阿斯回答说:「自从你丈夫死后,凡你向婆婆所行的,并你离开父母和本地,到素不认识的民中,这些事人全都告诉我了。12 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愿你满得他的赏赐。」”
所以当路得把自己投靠在耶和华的翅膀之下的时候,上帝应许就必然会让她饱得赏赐,饱得恩惠的,因为上帝是信实的上帝,所以波阿斯的祝愿其实完全是按照神的心意神的话语在祝愿的,不是他凭着自己的想法违背神的心意瞎祝愿,所以路得当然因着她的行为,她的爱心,她的善心,她的勤劳,这些都是她信心的表现,上帝会大大地赏赐她的。
神怎么赏赐她?神常常是借着人来赏赐人的,神很少超越人去直接地用神迹去给一个人恩典的,因为如果神总是超越人去直接的给我们每一个人用神迹施恩典,咱们就不用彼此相爱了,对不对?所以上帝不会那样做,因为他要让他的恩典透过他的子民流淌,这样也让他的子民之间能够深深地在他的爱里边连接,这都是神的做事的一贯的方式。所以上帝怎样地赏赐路得,通过谁?透过波阿斯,所以波阿斯就大大地眷顾路得,到吃饭的时候让路得跟他一起吃饭,也跟波拉斯的仆人一块儿吃饭。

所以对于路得来讲,这是多么大的恩典,她本来是应该被神咒诅的摩押族的一员,然而如今因着她相信上帝,她归向了上帝,她头把自己投靠在耶和华翅膀的荫下,她不仅仅被以色列民接纳为她们之中的一员,她有了美好的名声,她还和波阿斯一同吃饭,和波阿斯的仆人们一同吃饭。所以我想路得在她吃饭的时候,她心里面是非常地感恩。波阿斯还交代监管收割的人什么?说:让路得尽情地拾麦穗,就是她如果到打捆的麦子里面去抽出麦穗来,也不要禁止她,更不可以呵斥她,侮辱她,要尊重她,要爱护她。甚至波阿斯让他的仆人把捆好的麦穗从捆里面故意抽出来一些,丢在地上,让路得去捡。
波阿斯活出来的这一切这是谁的品性?就是上帝的品性,上帝就是透过这样的行为,让我们明白他绝不会亏待任何归向他的人,他给任何归向他的人的恩典一定都是慷慨的,是超过那个人所思所想的,所以这些恩典超过路得的所思所想了,所以路得那一天就收了多少的麦穗?打了麦子一伊法。一伊法是22公升,所以她就满心欢喜地把这些大麦带回到家里给婆婆吃,供养婆婆。
拿俄米感到极大的安慰。所以在她问路得今天拾麦穗的情况的时候,当婆婆知道她是到了波阿斯的田地的时候,婆婆就告诉路得一个好消息,原来这个波拉斯是我们族的一个至近的亲属,你看这远远超过路得开始的想象的,对不对? 所以路得就继续地留在波阿斯的田里面拾麦穗,拾大麦穗拾小麦穗一直到收割的结束。

婆婆拿俄米告诉路得的说波阿斯是一个至近的亲属,我们听上去好像就以为是一个亲戚,对吧?好像就很容易就带过去了,但是至近的亲属在旧约中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可以说至近的亲属这个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耶稣基督所给我们的救恩。我摘录Block在《新美国注释》里边的一段对至近的亲属的解释,我们就把这个读一下,我们了解一下,当圣经里面出现至近的亲属的时候,它意味着什么?它指的是什么样的亲属?
“至近的亲属是指当自己的亲属深陷痛苦危机而自己无法从这危机中脱离时对其承担救赎责任的人,即承担保护亲戚的经济权益并将其从危机中解救出来之法律责任的人。圣经指明至近亲属承担救赎角色的五个方面责任:
(1)确保本宗族的土地不能落入其他宗族手里。(利 25:25–30)
(2) 通过买回本宗族中因生活贫困被卖为奴的亲属使本宗族的人保持自由之身。(利25:47–55)
(3) 将谋杀亲属的的凶手绳之以法。(民 35:12, 19–27)
(4) 代表已死的亲属接受赎愆祭的赔偿金。(民5:8)
(5) 确保牵扯到亲属的案件得到公正裁决。(伯 19:25; 诗 119:154; 耶 50:34).
神给以色列‘至近的亲属’的规定是为了家庭、宗族群体的团结与成圣:冒犯一个亲属就是冒犯自己。至近亲属救赎的责任确保即便在一个亲属已经死后家族的关系仍然是健康和完整的。”
所以波阿斯就是路得至近的亲属,所以是对路得有救赎的责任的这样的亲属。所以你看刚才所说的第一条确保本宗族的土地不能落入其他宗族手中,所以如果一个亲戚,至近的亲属,因为穷困他的土地被卖给别人了,至近的亲属也有责任把它赎回来。所以波阿斯是这样的一个人,第2章就结束在这,并给我们留下了悬念。
2、因信寻求救赎的爱(3章)
下边会发生什么?路得不仅仅是因信经历了波哈斯在麦田中对她的眷顾,在第3章我们会看到路得因信来寻求波阿斯救赎的。

在第3章开篇,路得的婆婆拿俄米为路得着想,给她出了一个主意,我们听听这个主意好不好?拿俄米对路得说:
1 路得的婆婆拿俄米对她说:「女儿啊,我不当为你找个安身之处,使你享福吗?2 你与波阿斯的使女常在一处,波阿斯不是我们的亲族吗?他今夜在场上簸大麦;3 你要沐浴抹膏,换上衣服,下到场上,却不要使那人认出你来。你等他吃喝完了,4 到他睡的时候,你看准他睡的地方,就进去掀开他脚上的被,躺卧在那里,他必告诉你所当做的事。
婆婆给路得出了个什么主意?拿俄米为路得的什么在着想?为她的终身大事着想,因为婆婆不想让自己的儿媳妇守寡,她想让波阿斯娶路得,所以她就给路得出了这么个主意。大家刚才听上去感觉如何?挺不好的,是吧?你感觉好像是她在教路得,又沐浴又抹膏,又装扮自己,然后好去引诱波阿斯,对吧?结果很让我们诧异,好像路得很没脑子一样,路得听了这样一个离谱的馊主意,竟然说:“凡你所吩咐的,我必遵行。”这不是傻吗?我们常常说这人信的有点痴迷了,怎么上帝说什么她做什么,当然这不是上帝说的,这个是拿俄米说的。
但是拿俄米是谁?路得为什么要跟随拿俄米?因为她深深地知道拿俄米跟随上帝,所以她非常地相信拿俄米有属灵的洞见,所以大家看到路得的信心,因为她不是用她有限的理性在判断这主意合理不合理,然后跟婆婆说:“婆婆,我觉得你这个主意不怎么样,咱还是另想别的办法。”不,她就相信拿俄米说的,不会是自己凭着自己的私欲,随便出的一个主意,拿俄米一定是在神的面前祷告,拿俄米一定有属灵的洞见,她一定深知波阿斯的人品。所以路得因为相信上帝,她就相信上帝使用的拿俄米,大家有没有感到这个关系,并且路得完全相信整个的世界必然会是在上帝的掌管之下,所以她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凡你所吩咐的我必遵行,”于是就怎样?她不是说说而已,她真的就照着她婆婆所说的去行了。
所以她就真的在那一天看着波阿斯干完了活,吃喝完了,她也看准了波阿斯在哪儿睡觉。波阿斯是睡到了麦田旁边,她真的沐浴更衣,抹香膏,然后就躺在了波阿斯的脚下,掀开波阿斯的盖脚的被子,钻到波阿斯盖脚的被子里边。你说会发生什么?如果我们不认识波阿斯的人品,也不相信神在整个事件中的掌管,发生的可能性太多了,有什么可能?因为上拿俄米也没有让路得进去踹醒波阿斯,是吧?她就让她躺在那,然后等着波阿斯醒了会告诉她做什么,告诉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
可能性太多了,有没有可能波阿斯一宿没醒,就睡到天亮了。大家都来到麦场,一看,怎么路得跟波拉斯睡在一起,那简直就要满城流言蜚语了,有没有这种可能?肯定有这种可能性,对吗?我们有可能波阿斯半夜醒了,看到路得在这儿,波阿斯是一个正直的人,是敬虔的人,是远近有好名声的人,是德才兼备的人,他会不会担心路得在这儿来毁了他的名声,为了保证他的名声不受损,他当众把路得羞辱一番,把路得轰走,有这可能性吗?也有。有没有可能波阿斯醒了,路得又这么漂亮,还又抹着香膏,又换了衣服,又沐浴了,然后又明显地表达愿意嫁给她,会不会被真的侵犯了,会吗?我们要不了解波阿斯,就光分析这些可能性,这些都可能,如果我们考虑的是可能A,可能B,可能C;可能一,可能二,可能三,可能四,这些可能性综合考虑,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有可能听拿俄米的建议吗?不行,因为成功几率百分之多少?最多25%,所以咱们这个方法不行,不靠谱,咱们要找一个百分之百的靠谱的方法。

如果是这样的一个思路的方式,大家说这个叫信心吗?不叫信心。所以信心就是单单的因为对上帝的相信,所以就相信神给自己的引领,那常常我们困惑的就是我怎么知道是神的引领?路得很明确知道,因为她跟随拿俄米的引领,因为拿俄米跟随上帝的引领,所以她因着对上帝的信心,她就相信拿俄米给她说的,别的可能,不可能存在。你说我们要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上帝了,比如说当年我也有很多的恐慌,比如说我将来会不会就穷困潦倒了,我也没收入,我就没吃的了,或者我孩子上不了大学了,你说这个是不是会冒出这样的念头?
但是什么叫信心?信心就意味着,因为我相信神的属性,它是恩典的上帝,他是爱我的上帝,他应许绝对不可能给任何那些要把自己的生命完全奉献给她的人任何的失望的上帝。所以要按理论分析,当然什么可能都有,对吗?但是所有的可能都不会发生,因为它违背了神的属性。所以当然我们刚才说的这些可能都不可能发生,除了波阿斯一觉睡到天亮,别的可能都不会发生,为什么不会发生?因为它违背波阿斯的品格。所以信心看上去似乎是非常冒险的,但是信心是最稳固的,因为它是建立在上帝的属性上的选择,是建立在上帝的仆人的品格上的选择所以波阿斯必然不可能羞辱路得,因为他不是那样的人,波阿斯必然也不可能占路得的便宜,因为他不是那样的人。路得在麦场上对波哈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她能够凭着信心,选择按照她的婆婆的话去做,结果事情发展的是不是就跟她婆婆预料的是一样的?所以波阿斯问路得:“你来做什么?”路得很委婉的就表达了什么意思呢?她说:“我是你的婢女路得,求你用你的衣襟遮盖我,因为我是你一个至近的亲属。”
表达的意思就是说,她想要让波阿斯尽亲属的救赎的责任,娶她为妻。从波阿斯的回应,我们会看到路得的请求完全是出于一个无私的选择,是信心的选择,所以整个路得记再强调一遍,所有的人的思想言行都是无私的,都在为别人着想。你看波阿斯说:“女儿啊,愿你蒙耶和华赐福。你末后的恩比先前更大;因为少年人无论贫富,你都没有跟从。11 女儿啊,现在不要惧怕,凡你所说的,我必照着行;我本城的人都知道你是个贤德的女子。”
所以波阿斯也非常地爱路得,对吗?也盛赞路得,而在波阿斯对路得的称赞里面,他提到说你末后的比先前的恩更大,不是说路得将来要承受的恩典比以前她承受的恩典更大,原文里边的“恩”就是“神守约的爱”就是那个词,他指的是路得以前她所付出的守约的爱,还比不上以后她要付出的守约的爱。所以路得在末后要付出的守约的爱,比她开始付出的守约的爱更大。什么意思?路得开始付出什么守约的爱了?因为她嫁给了以利米勒的儿子,她就一辈子对家庭忠诚的。她绝不抛弃她的婆婆,这就是她最开始活出来的守约的爱。而接下来她要活出来的是什么守约爱,她都是对神守约,那她要活出来的对神的守约的爱,继续的对这个家的家庭忠诚,就是她要把自己嫁给波阿斯。因为这样的话就可以使以利米勒的家族不断子绝孙,可以使他们的支派中宗族的家谱可以延续下去,产业也可以延续下去,所以路得请求波阿斯娶她,不是为了个人的益处的着想。
但是拿俄米想出这个主意,她想让波阿斯娶路得的时候,她心里想的是让路得嫁给波阿斯,这样我们以利米勒宗族才可以不绝后,后代才可以延续,她是这样想的吗?不,拿俄米反而完全是为路得着想的,她要给路得寻找一个好去处,所以看到这些里边的活出信心的这些很平凡的人,属神的子民,她们是怎样地活出信心的,就是在这样细微之处不为自己着想,单为他人着想,所以整个的事情完全按照拿俄米的预计在展开,所以我们看到拿俄米是特别有智慧洞见有属灵的洞见的敬虔的信上帝的女子。但是突然又起了一个波折,因为波阿斯告诉路得,虽然自己非常愿意娶路得,但是她还有一个更近的亲属,按照次序来说,只有那个亲属放弃了赎地的资格娶路得的资格,才能够轮上波阿斯。
3、因信经历救赎的爱(4章)

所以波阿斯也答应路得第二天一早就会去为她办这个事儿。在第三章结束的时候,婆婆说的话是不是再次地表现出婆婆的属灵洞见,又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第4章。所以婆婆怎么说:“女儿啊,你只管安坐等候,看这事怎样成就,因为那人今日不办成这事必不休息。”结果是按照拿俄米的预料的发生的吗?是因为波阿斯第二天一大早就坐到了城门口,然后恰巧波阿斯所说的至近的亲属就经过城门,然后波阿斯就称呼他“某人那,你来坐在这里,”并且召整个的伯利恒城的十个长老一同来商议怎样地来处理米以利米勒所遗留下来的田产,还有路得嫁给谁的问题,为什么波阿斯管至亲的亲属叫某人呢?
在路得记里每个人都有名字,对吧?只有这位人物没名字,为什么?因为神认为他不配有名字,因为他太自私自利了,波阿斯就向这位路得的至近的亲属提到,他先提到的是产业,因为当年以利米勒已经把他的产业卖给别人了,现在这个产业以利米勒的至近的亲属是有资格可以赎回来的。当这位某人听到他有机会去赎以利米勒的产业的时候,他高兴了,他非常高兴,因为这个对他来说是一个机会,因为如果他赎回了这个产业,土地就放在他的名下了。因为以利米勒已经没有儿子了,儿子都死了,所以他一听:“这事儿划算。”对吗?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就说我肯赎。但是波阿斯说:稍等一下,不是光赎土地,这是一个全套的交易,你要赎土地的话,你也得娶路得为妻。某人一听还得娶路德为妻,他一盘算:“不合适了。”你看他多自私,因为按照法律,如果他娶了路得,他和路得所生的第一个孩子就要归到马伦的名下,而原来的以利米勒遗留下来的这块土产就在名义上就要归在马伦的名下。
虽然说儿子也是这某人跟路得生的,但是他一想也不划算,大家说他自私不自私?十分的自私,然而正是因为他自私,也成就了路得和波拉斯的美好的爱情,对吧?所以整个的故事就这样的发展,因为某人放弃了赎土地和娶路得的权利,所以波阿斯就在所有的长老的见证下,就让他们都公开见证说:那好,这个土地我来赎路得我来娶,整个的全城的长老就给波阿斯祝福。也祝福路得能够像建立以色列家室的利亚和拉结一样,也可以像他玛一样。

这些都什么意思?长老的祝福仿佛是预言一样,他就预见了路得会成为弥赛亚的家谱里边的一员,路得最后是耶稣的祖先,所以一代一代,一会我们就会看到这就是一个预言,结果路得就和波阿斯成婚,然后路得就生下了俄备得。我们看从14节这儿一直到16节,我们就看到一个故事的圆满的大结局,这个故事的圆满结局就结束在了拿俄米把孩子抱在怀中。刚才是长老祝福波阿斯,这个时候是城里的妇女们祝福拿俄米,所以我们看她们怎么祝福拿俄米,我们一块儿读一下,14节到16节来,预备开始: “14妇人们对拿俄米说,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今日没有撇下你使你无至近的亲属。愿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声。15他必提起你的精神,奉养你的老,因为是爱慕你的那儿妇所生的。有这儿妇比有七个儿子还好。16拿俄米就把孩子抱在怀中,作他的养母。”所以整个的路得记就结束在了美好生命和丰满之中了!
这是故事的结束,可不是全书的结束,全书在17节到22节却加了一段家谱,让我们感觉非常突兀,然而这段家谱却是意义非常地重大的家谱。“邻舍的妇人说,拿俄米得孩子了。就给孩子起名叫俄备得。这俄备得是耶西的父,耶西是大卫的父。18法勒斯的后代,记在下面。法勒斯生希斯仑。19希斯仑生兰,兰生亚米拿达。20亚米拿达生拿顺,拿顺生撒门。21撒门生波阿斯,波阿斯生俄备得。22俄备得生耶西,耶西生大卫。” 整个的路得记结束在了大卫的家谱上。

路得记开始说士师秉政时期,在士师秉政时期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那时候没有王,而结束在了大卫王,而大卫王所预表的就是耶稣基督这位真正的王,所以整个的路得记结束在了对耶稣基督的盼望。特别是我们看到第四次在结束的时候,强调波阿斯是拿俄米和路得的至近的亲属。
我们刚才说了至近的亲属是什么意思?救赎者,对吗?是把在危机中在困境中根本没有办法自救的亲属拯救出来的人。而这个救赎者所预表的是谁?耶稣基督。因为拿俄米是以色列人,对吗?路得是外邦人,所以今天耶稣基督是犹太人,也是外邦人的救赎主。刚才我们说了整个士师时期没有王,而路得记结束在了大卫王的家谱,结束在了大卫王,而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那位真正的大卫王就是耶稣基督,这位最完美的君王。
当我们想到伯利恒就是粮仓之家,以法他就是丰盛之地的时候,我们更能够感受到路得记的结尾让我们没有办法忽略的预表的意义,因为耶稣生在伯利恒,而耶稣亲口向我们宣告说,他就是生命的粮。
- 第三个功课:在神的家中以信心的行动不断更深经历在基督里测不透的丰盛

我们学了2章到4章在神的家里经历一切丰盛,我们也总结出今天要学的第三个功课,就是在神的家中以信心的行动,不断经历在基督里测不透的丰盛,而基督已经在教会神的家赐下了在基督里一切的丰盛,就像歌罗西书2章9节所说的“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10 你们在他里面也得了丰盛。他是各样执政掌权者的元首。(西2:9)”以弗所书1章23节告诉我们:“教会是他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
当我们不信上帝的时候,在基督之外,在这个世界上寻寻觅觅,寻找我们个人价值的实现,寻找我们各种的满足的实现的时候,上帝却早已为我们预备了他的家,就是教会。而当我们回归教会回到神的家之后,我们踏上了一条完全和以前不同的道路,就是仿佛是从伊甸园中堕落之后的光景,重回伊甸园一样,我们不用再去追求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追求我的各种心理的满足,追求各种需要得满足,我们追求什么,我们就追求在每一个处境中活出以耶稣做王的生命,按神的心意而活,同心合意地来做上帝在这个世界上交托给我们的工作,我们就必然会活出越来越多的丰盛的生命,越来越深地进入到在基督里的丰盛,所以也愿主今天也借着我们的讲道,首先给我们信心,让我们知道神的家中有神所赐给我们的一切的丰盛,用不着我们在神的家之外再去寻寻觅觅。
另外一个要点就是,我们怎样用信心不断地经历神的眷顾与神的救赎,来经历在基督里面的生命的丰盛,因为刚才我说我们要以上帝为王,让他作我们的王,我们在各样的考验中都单单的按神的心意而生活,对吧?这是一个原则。而路得记让我们看到无论是路得,还是拿俄米,还是波阿斯,他们的信心是表现在哪里呢?不是表现在一个豪言壮志式的宣告,也不是表现在她们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就表现在她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处处为他人着想,为他人代祷,为他人付出无私的爱的这些具体的行动。
他们就是在这平凡的美好中活出了真正的伟大,而这就是上帝要我们每一个弟兄姐妹活出来的信心的生命,而如果我们愿意活出这样的信心的生命的话,我们就进入了神的眷顾神的救赎之中,而神就一定会像对待路得那样,让我们不断地进入到在基督里面一切的丰盛,而这些丰盛必定会远超我们的所思所想,我也愿主的灵大大的感动和激励我们所有的弟兄姐妹,让我们愿意在教会中活出这样的生命。

好,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路得记“离家 回家 丰盛。”我们首先在1章的1到5节看到以利米勒怎样出于不信选择离家;然后我们在1章的6节到22节,我们看到路得和拿俄米怎样出于信心选择回家;而从2章到4章的故事中,我们会看到选择了回家的路得和拿俄米,她们在神的家中因着她们信心的行动而经历了神家里面一切的丰盛。
透过路得记,我们今天可以至少学到三个方面的功课。第一个功课,选择离家是容易的考虑,却将人引向死亡,使人错失生命的丰盛;第二个功课,选择回家是艰辛的道路,却是引人奔向生命,使人经历一切生命丰盛的道路;第三个功课,在神的家中,以信心的行动,不断更深地经历在基督里测不透的丰盛。所以愿主的圣灵借着路得记大大地光照我们,感动我们,警戒我们,也激励我们,让我们以以利米勒,以俄珥巴为警戒,而让我们以路得和拿俄米为榜样,让我们靠着主的恩典选择回家,不要选择离家,以使我们呆在神的家中,用信心的行动去经历上帝应许给我们在他里面的一切的丰盛。愿主祝福大家。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