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防范、脱离堕落漩涡——《士师记》1-12章

宋燕红 牧师

20180805 – 认识、防范、脱离堕落漩涡——士师记1-12章 (上)宋燕红牧师
20180805 – 认识、防范、脱离堕落漩涡——士师记1-12章 (中)宋燕红牧师
20180805 – 认识、防范、脱离堕落漩涡——士师记1-12章 (下)宋燕红牧师

前言

1

弟兄姐妹们主日平安!感谢主继续祝福我们第二轮从创世记到启示录三层次的牧养计划。从上个星期开始,我们就已经离开了充满得胜的荣耀的约书亚记,进入到了充满着失败的黑暗的士师记,对吗?我们已经学完了律法书进入到历史书了,在律法书里面,透过摩西五经上帝让我们看到了什么?上帝让我们看到他怎样从万族万民之中拣选了一个人叫亚伯拉罕,并且与亚伯拉罕立约;然后在一个大饥荒中,把亚伯拉罕的后裔就是雅各的全族带到了埃及,保守他们得免这个灭族之灾;后来他们在埃及做了奴隶,而上帝又怎样信实地把他们从为奴之地带出来,经过40年在旷野来训练他们,来装备他们。然后在约书亚记里我们看到上帝怎样使用约书亚终于把以色列民带入了迦南美地,又带领他们赢得一场又一场伟大胜利,并且把迦南这片应许之地分给了他们。

那我问一下弟兄姐妹,上帝为什么要把以色列民带向迦南美地?为了要让他们成为祭司的国度、属神的子民,成为圣洁的国民,为了要让他们在迦南这片曾经邪恶无比的土地上,作为神的儿女、神的国度、神的子民活出彰显神荣耀的这样的生命!当我们进入到士师记的时候,这时约书亚已经故去,土地已经分完了,他们是不是应该活出这样荣耀的生命?神的国度是否就应该透过以色列这个国家在迦南这片黑暗的土地上得以彰显出来呢?理当如此,对吗?然而,当我们进入士师记的时候,我们却可悲地发现他们非但没有活出上帝的荣耀,反而活出来了一个又一个、一轮又一轮败坏的黑暗的生命;他们非但没有荣耀神的名,他们还大大地羞辱神的名!所以今天当主借着他在十字架上的牺牲救赎了我们的时候,在这个世界上透过教会我们也理当把神国度的荣耀彰显出来活出来,然而当我们放眼看教会时,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也会可悲地发现教会非但没有活出上帝的荣耀,没有荣耀神的名,反而在羞辱神的名?所以士师记对今天我们每一位弟兄姐妹来说,实在是一篇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书卷。

E:\HS\文字稿\8.8\幻灯片2.jpg

我们进入到士师记之前先来看一下作者啊,士师记的作者是谁?我们通篇读下来没有看到作者是谁,依据犹太的传统认为作者是撒母耳。那士师记整个时间的跨度是在什么时期呢?多长时间呢?我们说以色列出埃及是公元前1446年,对吧?那他们进攻迦南的时间呢?是公元前1406年。士师记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约书亚死的时候开始的,那最关键的就是约书亚死于何年?我们知道约书亚死的时候110岁,但是我们却不知道约书亚死于哪一年,对吧?所以就需要推算一下,我做了一个表,当然我自己验算了好几次,验算过程中没有发现错误,大家可以回去再进行验算。为了节约时间,我怎么推算的过程就不说了,我只是给两个年龄,大家说士师记是多长时间是不是取决于约书亚窥探迦南时候的年龄?虽然圣经没有明确说明,但是我们能够知道他最小小不过多少岁,最大大不过多少岁,对吗?最小肯定小不过20岁,因为19岁以下不算“人”,对吧?19以下还不能够被数点在人数里,当然不可能被委派去迦南窥探土地这样的使命,所以约书亚肯定会比20岁大,对吧?然后最大他不能超过多大年龄呢?肯定不能超过65岁,为什么?因为迦勒请战的时候是85岁,约书亚是110岁死的,迦勒请战的时候约书亚肯定没死吧?假如说他刚一请战,当年约书亚就死了,这是不是最快的了?那时候他是110岁,这样推算过去他窥探迦南就是65岁,对吧?因为迦勒说他窥探迦南的时候是40岁,是吧?所以他最大大不过65岁。然后表格中间我用了犹太史学家约瑟夫所估算的年龄,他认为最可能约书亚是在47岁窥探迦南。总之我们推算过来,士师记的长度大概就是在303到348年之间,如果按约瑟夫估算的,当年约书亚窥探迦南的时候47岁是对的,那士师记的长度就是330年的时间,这个就是我们看到的士师记的时间哈。那330年的时间结束在哪儿呢?就结束在扫罗作王的年代,扫罗是公元前1050年作王的。

E:\HS\文字稿\8.8\幻灯片3.jpg

这个就是整个士师记的时间跨度,还有作者,还有一个大致的内容,里边充满了黑暗。当我们展开士师记的时候,可以用三个大的部分来归纳士师记的内容。我们看1章的1节到3章的6节,是士师时期背景的交代,它里边就让我们看到了以色列民之所以最后堕入了无边黑暗的原因;士师记主体部分是在3章的7节到16章的31节,我们从里边会看到六层所构成的不断堕落的漩涡,你会看到以色列民起先犯罪;他们犯罪之后神就会兴起外邦人来牢笼他们掳掠他们,他们就苦不堪言;他们就受苦,苦得太厉害了,他们就呼求神哀求神;于是神就为他们兴起士师来拯救他们,他们就得救;但是他们接着又犯罪,而且犯更大的罪,所以这是六次的循环。这个循环不是原地打转,也就是说在第二轮以色列民再犯罪的时候,他们会犯更严重的罪,这个是六轮一层比一层更黑暗堕落的一个漩涡。所以最后士师记就结束在了两则最黑暗的故事,来说明以色列民怎样因为远离神,最后他们进入到了一种无边的黑暗之中。

因为上个星期我们读经读到第12章,所以我就还是聚焦在这十二章,我把整个十二章的内容归纳为三个部分,就以“堕落的漩涡”来做核心。如果整个士师记学完了之后,你什么都忘了,你记住一个不断堕落的循环的漩涡,这就非常能抓住士师记的主旨了。所以“堕落的漩涡”就是主旨,我用三个方面来概括今天综览的内容:第一,就是认识不断堕落的漩涡;第二,防范不断堕落的漩涡;第三,脱离不断堕落的漩涡。

认识不断堕落的漩涡(3:7-16:31)

E:\HS\文字稿\8.8\幻灯片4.jpg

首先,我们就来认识不断堕落的漩涡。我们先来看整个士师记主旨,就是主要的3章7节到16章31节的部分,我们综览一下啊。刚才我们说了整个以色列民族犯罪、受苦、哀求、得救,这是每一次的循环,这样的循环经过了六次。而每一次都是以这样的话开始的,就是“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3章的7节就起始于这样的一句话,我们一起读一下:“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忘记耶和华他们的神,去事奉诸巴力和亚舍拉,” 于是神就兴起外邦人来惩罚他们,他们就受苦,他们就哀求,然后神兴起士师拯救他们,这个就是以色列民不断下滑的循环。神兴起谁来管教他们?他们周边的国家就仿佛是神用来管教他儿女手中的杖,你看有哪些国家?有美索不达米亚、迦南王耶宾、摩押王、米甸、亚扪、非利士、亚玛力人,所有这些外族都是神用来管教以色列民的杖。

E:\HS\文字稿\8.8\幻灯片5.jpg

那我们看为什么是六次的循环呢?因为士师记里边记录了六个大士师的故事,所以整个士师记的主题就是主要的段落,就是围绕着这些大士师而展开的。为什么叫大士师呢?就是士师记里边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他们的事迹,描述了他们身处的世代,描述了他们身处的那个世代百姓的罪,描述了神怎样使用他们来拯救那个世代的以色列民脱离神给他们的管教。这六个大士师有谁?俄陀聂、以笏、底波拉、基甸、耶弗他和参孙。我们看在这六个大士师的故事中间穿插了三段,非常简练地介绍了另外六个小士师的事迹,几节经文就一笔带过啊,哪六个小士师呢?有珊迦,然后陀拉、睚珥、以比赞、以伦和押顿。所以整个士师记的故事说了几个士师?十二个士师,六个大士师和六个小士师。

E:\HS\文字稿\8.8\幻灯片6.jpg

每一轮的循环都是哪一句话开始?刚才我们说的3章7节已经告诉我们了,“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所以你看这个不断堕落的循环就起始于3章7节这样的一句话,每一次循环都起始于“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忘记耶和华他们的神,去事奉诸巴力和亚舍拉。 ”(士3:7)巴力和亚舍拉都是迦南当地的那些假神,所以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看3章7节之后神就怎么样?神就兴起了美索不达米亚王古珊利萨田来管教以色列,把以色列交到古珊利萨田的手里八年,他们苦不堪言,他们就哀求神,于是神就兴起了第一个士师俄陀聂。

E:\HS\文字稿\8.8\幻灯片7.jpg

俄陀聂是好士师吗?当然,因为他是迦勒的女婿嘛,我们在约书亚记就看到了他。你会看到士师记这个不断堕落的循环,不仅仅是以色列民的罪在不断地堕落越陷越深,士师生命的状态也是越来越堕落越来越黑暗。所以第一个出现的俄陀聂是一个非常好的士师,上帝使用俄陀聂,圣灵降在俄陀聂的身上,俄陀聂就带领百姓打败了美索不达米亚王,把百姓从古珊利萨田的手里解救出来了,于是国中就太平40年。之后呢?哎,我们期望以色列民会因为这一轮犯罪之后就突然变好吗?不会。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他们从罪里边悔改,因为他们实在苦不堪言,神若不施以援手,他们真的可能就要灭族了,所以神怜悯他们拯救他们,但是他们并没有从拜偶像的罪里悔改。

E:\HS\文字稿\8.8\幻灯片8.jpg

你看,到了3章12节的时候,第二次又出现“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对吗?所以这一次耶和华就使摩押王伊矶伦强盛,来攻击以色列人,神就把以色列民放在摩押王伊矶伦的手里十八年,再次让他们受外族的奴役,让他们苦不堪言,他们又没有办法忍受这个苦楚,他们呼求神,神怜悯他们,就为他们兴起了第二个士师以笏。以笏是个左撇子,这个故事很生动,所有的孩子都非常爱听以笏的故事,时间关系我们综览不会太展开。

E:\HS\文字稿\8.8\幻灯片9.jpg

以笏是左撇子,非常有勇有谋,他带着以色列民假意为摩押王送礼物,礼物送出去了吗?送出去了,摩押王高兴吗?肯定高兴。透过送礼物是不是以笏就得到了摩押王对他的信任?然后以笏和以色列民一起离开了摩押王,但是他半路赶快返回来,假装对摩押王说:“我还有一个机密的情报要向您汇报。”别人都不在了,跟他一起来送礼物的以色列民也没有跟他一块儿回来呀,可见摩押王肯定相信他了,对吧?所以打发他身边的人离开,然后以笏说什么?“来,到我这儿,我要悄悄地告诉你。”于是以笏用左手就从他的右腿里边拿出他打的两刃的利剑,一下就把大胖子摩押王刺死了,而且把他刺透了,这个剑还拔得出来吗?拔不出来了,因为这个摩押王太胖了。然后以笏非常冷静,他就把门关上,假装什么事也没发生,就离开了。摩押王的臣仆们看到门锁了,摩押王一直不出来,以为他在里边干什么?以为他在大解,是吧?所以就没当回事,以笏就趁机逃跑了。当摩押王的臣仆看到摩押王怎么老不出来啊,打开门才发现他早就被以笏杀了。以笏回去之后就吹角号召以色列民,就一起来攻击摩押,把摩押打败,就把以色列民从摩押的奴役里解救出来,于是国中太平八十年。

11

八十年过后呢?我们看到第三轮堕落又发生了。到了4章1至2节的时候,我们一起读一下:“1以笏死后,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2耶和华就把他们付与在夏琐作王的迦南王耶宾手中。”“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是吧?所以神把他们交在了迦南王耶宾手中,这回他们受的苦更大了吗?为什么?因为耶宾王有铁车呀,还记得以色列民最怕铁车吗?他有九百辆铁车。他们就这样被奴役有二十年之久,这一次神兴起了哪一位先知?兴起了圣经里面唯一的一位女士师,叫底波拉。

E:\HS\文字稿\8.8\幻灯片11.jpg

而这位底波拉非常独特,因为她不仅仅是女士师,她还是女先知,这个在士师时代是非常宝贵的,因为我们看到通常那些士师根本就不清楚上帝的话,所以他们的道德水准也是非常低下的,整个士师时期没人教神的话。而底波拉却不同,你看当4章4至5节提到底波拉的时候,怎么说底波拉?我们一起读:“4 有一位女先知名叫底波拉,是拉比多的妻,当时作以色列的士师。5 她住在以法莲山地拉玛和伯特利中间,在底波拉的棕树下。以色列人都上她那里去听判断。”这位先知在当时的世代赢得百姓的尊重吗?赢得百姓的尊重,圣经描述说“以色列人都上她那里去听判断,”她不仅仅带领以色列民打仗,她更在属灵的真理上带领百姓,去指导百姓日常的生活。

E:\HS\文字稿\8.8\幻灯片12.jpg

大家还记得跟底波拉同时代的还有一个士师吗?叫什么?叫巴拉。但是你会发现士师记没有特别把巴拉提出来,而是说上帝兴起的这个世代的士师是底波拉。关于底波拉和巴拉的关系,在我们解经的时候常常都有一个错误的解释,我们看4章的8到9节,当时的背景就是上帝兴起底波拉作士师并且作先知,上帝也告诉底波拉要让她怎样安排跟耶宾的那场战争,耶宾的军队是由将军西西拉率领,要怎样去打败他们,上帝告诉底波拉在这场战争中让谁出征来做以色列这一方的将军和统帅呢?让巴拉去做,是吧?结果巴拉说什么?“8巴拉说:‘你若同我去,我就去;你若不同我去,我就不去。’9底波拉说:‘我必与你同去,只是你在所行的路上得不着荣耀,因为耶和华要将西西拉交在一个妇人的手里。’”以前咱们都听过这一段的解释吗?常常怎么解释?“上帝本来是要用巴拉的,巴拉本来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士师,可是他却推脱,非要让底波拉跟他去。所以底波拉说这样也可以,既然你不敢去,那我可以跟你去,但是荣耀就不能够归你了,因为荣耀要归在一个女人的身上了,那女人指的就是底波拉。” 以前我一直听到的是这样的解释,你听说过这样的解释吗?

所以常常因着这个解释,就是说“教会中如果有弟兄,上帝一定会让弟兄做带领人的啊。”是这样吗?“耶和华要将西西拉交在一个妇人的手里,”指的就是交在雅亿的手里,这是上帝借着底波拉所发的一个预言,所以底波拉预言这场战争一定会得胜的,但是荣耀却归给了一个妇人,到后面我们就看到了这个妇人是外族人,就是雅亿。因为西西拉跑到了雅亿的家里,西西拉跟雅亿的丈夫有同盟,他们也是好朋友。雅亿虽然是一个外族人,但是雅亿却坚决站在了以色列军队这一边,她让西西拉睡觉还给他奶喝,把他照顾得好好的,西西拉熟睡了,雅亿就拿着木橛子,从西西拉的太阳穴一下楔进去,把他给消灭了。上个星期也有弟兄姐妹问过这个问题,说道“这个难道不残忍吗?”这叫残忍吗?这不是残忍,因为这是敌我两军的战争,雅亿站在了上帝的这一边,她表现出了有勇有谋的一个伟大的智慧女人的这种素质,所以你看底波拉之歌里面有大段的篇幅颂赞雅亿。

底波拉跟巴拉说:“只是你在所行的路上得不着荣耀,因为耶和华要将西西拉交在一个妇人手里。”交在谁的手里?是交在雅亿的手里。巴拉对底波拉说:“你若同我去,我就去,你若不同我去,我就不去。”表现的是巴拉的胆怯吗?弟兄姐妹们?表达的恰恰是他对神的敬畏和对底波拉的顺服,因为底波拉不仅仅是士师,她更是先知,所以巴拉表达说如果底波拉跟他同去,就表达他有上帝的同在和支持,所以他是非常顺服底波拉的,恰恰跟原来我们听到的那个解释是完全相反的。所以,在那个世代上帝明显兴起了底波拉作士师和先知,虽然巴拉也是士师,但是他是完全顺服底波拉的带领的。底波拉是怎样把神的命令传给巴拉的?上帝并不是直接告诉巴拉,这场战争由你率领,对吗?上帝告诉谁?告诉底波拉。而底波拉是怎么做的?她就派人把巴拉召了来,对吗?于是跟他说耶和华如此吩咐你,你要怎样怎样做。如果我们看这场战争的过程,你也会看到底波拉是怎样随时倚靠上帝带领统帅这场战争的,而巴拉是怎样顺服底波拉的带领。所以,当我们看到“底波拉之歌”的时候,你也会看到底波拉在那个世代的重要性。

那相反,比如说我们回到刚才底波拉和巴拉的那段对话,如果底波拉告诉巴拉说“这场战争神吩咐你去领导”,如果巴拉说:“好,那行。感谢主!主,你呼召我来带领这场战争。”他就自己走了,然后认为神就必然亲自领导他了,这个对吗?这反而是有问题的,而巴拉他所说的“你若同我去,我就去”,反而是非常正确的次序。所以我们从旧约里边是不是特别清楚地看到上帝是怎样带领他的军队去打仗的?是非常有次序的。所以你看,底波拉在“底波拉之歌”里边是怎么提到自己呢?当然在5章的1至5节她颂赞神所带给以色列的伟大的得胜,但是在6节到7节她特别提到了上帝在那个世代中兴起了她来作以色列的士师,来做以色列的先知,她说:“6 在亚拿之子珊迦的时候,又在雅亿的日子,大道无人行走,都是绕道而行。7 以色列中的官长停职,直到我底波拉兴起,等我兴起作以色列的母。”看到这些描述了吗?我们看到这些,跟上次看迦勒一样啊,如果不是用从神而来的属灵的眼光,我们真的知道在每一个世代神都会兴起一个领袖带领他的子民,是不是我们看到底波拉这样说,会觉得“哇,你太骄傲了!”是吧?我们反而会觉得一会儿要分析的基甸很谦卑,“哇,基甸真谦卑啊!基甸说我不领导你们,有耶和华领导你们。”所以,圣经常常会颠覆我们老我的价值观,而我们顺着老我的价值观去按私意解读圣经,就会得出跟圣经本来的意思截然相反的解释。

E:\HS\文字稿\8.8\幻灯片13.jpg

上帝使用底波拉把以色列民从迦南王耶宾的手下拯救出来,于是国中太平四十年。那之后呢?到6章1节第四次又出现了这样悲哀的经句:“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就把他们交在米甸人手里七年。”

E:\HS\文字稿\8.8\幻灯片14.jpg

这次把他们交在米甸人手里七年,米甸人更凶残啊,是像蝗虫那样像蚂蚱那样到处掳掠以色列民,他们更是苦不堪言。而神在这个时代兴起了基甸做士师,然后基甸拯救以色列人脱离了米甸人的统治,之后国中又太平四十年。一会儿因为我们在脱离堕落漩涡的时候要展开讲基甸的故事,我们就说到这个程度为止。

E:\HS\文字稿\8.8\幻灯片15.jpg

基甸死了之后,第五次“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又开始出现,我们读一下10章的6节至7节,“6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诸巴力和亚斯他录,并亚兰的神,西顿的神,摩押的神,亚扪人的神,非利士人的神,离弃耶和华,不事奉他。7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就把他们交在非利士人和亚扪人的手中。”

E:\HS\文字稿\8.8\幻灯片16.jpg

这次上帝把以色列人交到非利士人和亚扪人的手中有十八年之久,他们再次在外族人的统治和压榨中苦不堪言,然后神兴起了哪一位士师?是耶弗他。而耶弗他这个士师的生命状态跟底波拉比一下,大家看看能比吗?你看到这个漩涡是怎样越来越堕落了吗?当上帝使用耶弗他把以色列民从亚扪人手中解救出来的时候,当然,上帝都加添给每一位士师能力,都是圣灵充满他们,神的灵降在他们的身上,他就出去带领以色列民跟亚扪人争战,可是耶弗他竟然向上帝许了什么诺言?他效法当时迦南人的做法,因为迦南人对他们所敬拜的神最忠贞的表达方式就是献活人当祭物,所以耶弗他说:“上帝啊,如果你帮我打赢了这场战争,我能平平安安地活着回来,我回到家,谁第一个出来迎接我,我就把那个人献给你当燔祭”。结果非常可悲吧?他自己的女儿——独生女儿第一个出来迎接他,所以他只好把自己的女儿献为燔祭。然后你也会看到在耶弗他做士师期间,他的个性也变得多么残暴和凶残啊,就因为以法莲人跟他发生了争执,以法莲人说:“为什么去打亚扪人,不叫着我们?”这是不是一个很小的争端?结果耶弗他怎样?大怒啊!一下引发了支派之间的一场大战,他竟然一怒之下杀了四万二千以法莲人,这是多么可怕!所以看到这个堕落的漩涡一步一步地在往下循环吗?这是第五次。

E:\HS\文字稿\8.8\幻灯片17.jpg

第六次起始于哪里?起始于13章的1节:“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将他们交在非利士人手中四十年。”

E:\HS\文字稿\8.8\幻灯片18.jpg

而在这四十年期间上帝兴起了最后一位也是在士师记里面最大的一位士师,就是参孙。下个星期我们要开始读第13章了,所以参孙故事的细节就留待我们下个星期读经的时候再来品味。但是给大家一点方向性的启发,你看一看参孙对神话语认识程度和他的道德水准,你简直诧异:“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士师!?”对吗?然而这就是那一个世代的悲惨特点。

E:\HS\文字稿\8.8\幻灯片19.jpg

我刚才非常简略地把3章的7节至16章31节这个士师记主体部分“不断堕落的漩涡”给大家介绍了一下,透过整个这一部分盼望大家要认识不断堕落的漩涡,什么意思?“认识不断堕落的漩涡”什么?认识什么?一定要认识它是怎么引发的?怎么引发的?不听神的话,对吗?然后这个漩涡不是平面转动,而是你越陷越深,在罪里边会越跌越狠,是永无止境的!如果你不出来就会怎样?就会把你带向灭亡。所以这就回答了很多弟兄姐妹提出的一个问题,说:“那我们是罪人,我们肯定还是会犯罪呀,对吧?”事实上是不是?肯定会犯罪,所以上帝才不让我们犯罪,理解吗?因为犯罪的代价是非常可怕的,你每一次犯罪之后,即便你出来了,都会怎样?生命都堕落了,你不会再回到原来的起点,你要慢慢地不断地倚靠神,不断地得胜、得胜、得胜,你才能一点一点地从这个堕落的低点从低谷中再慢慢地提升上来。所以,我们一定要透过士师记这个总体的最核心部分的架构,认识到这个不断堕落的漩涡的可怕。大家认识到了吗?如果我们认识到了,是不是就会特别害怕进入到这个漩涡?如果认识不到,就觉得无所谓,对吧?“犯罪怕什么?”

防范不断堕落的漩涡(1:1-3:7)

21

如果我们认识到了不断堕落的漩涡,下一步就来看我们怎样防范不断堕落的漩涡,也就是说有什么防范的措施让我们不会进入到以色列人的这种光景中,就是犯罪被神管教,呼求神拯救,被神拯救;然后再犯罪,再被神管教,再呼求神拯救,神再拯救;然后再犯罪……那你怎样不进入堕落的漩涡?关键就是采取最充分的防范行动,那在介绍士师记背景的1章1节到3章6节我们已经非常清楚地看到了防范的措施。

我们先看1章的1节到3章的6节,虽然说士师记整体是一篇充满着以色列犯罪失败的黑暗的书卷,可是当我们看到士师记的开篇——第1章的1节到26节这一大段承前启后的半章多经文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失败的黑暗吗?是罪恶的丑陋吗?不是。我们看到的反而是得胜的光明,是神的百姓靠着神取得的一场又一场胜利所彰显出来的荣耀。首先,圣经让我们看到犹大怎样和西缅支派并肩合作,俘虏了亚多尼比色;然后让我们看到了犹大支派怎样攻取了耶路撒冷和希伯伦;接着又让我们看到了俄陀聂怎样攻取了底壁城;接下来让我们看到了犹大和便雅悯支派所取得的一连串伟大的胜利;接着又让我们看到以法莲和玛拿西两个支派怎样攻取了伯特利。然而,就在第1章的1节到26节所记录的可以说是胜利的凯歌之中,突然之间里面埋藏着或者说是发出了一个特别不和谐的音符,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不和谐的音符就出现在1章的19节,怎么不和谐了?前半部分还没有不和谐,还是胜利的凯歌——“耶和华与犹大同在,犹大就赶出山地的居民”,然而接下来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了——“只是不能赶出平原的居民,因为他们有铁车。”这里面说的是什么?他们去赶了吗?他们有没有去赶出平原的居民?去了,对吗?他说“只是不能赶出”,这怎么可能?因为上帝早就应许过跟以色列民同在。

22

你看申命记的7章17到21节,上帝知道他们会惧怕迦南人,知道他们会惧怕迦南的铁车,知道他们会惧怕迦南的坚城和迦南的巨人,所以上帝怎么鼓励他们?我们一起把申命记7章17到21节读一下:

17 你若心里说,这些国的民比我更多,我怎能赶出他们呢?18你不要惧怕他们,要牢牢记念耶和华你神向法老和埃及全地所行的事,19 就是你亲眼所看见的大试验,神迹,奇事,和大能的手,并伸出来的膀臂,都是耶和华你神领你出来所用的。耶和华你神必照样待你所惧怕的一切人民。20 并且耶和华你神必打发黄蜂飞到他们中间,直到那剩下而藏躲的人从你面前灭亡。21 你不要因他们惊恐,因为耶和华你神在你们中间是大而可畏的神。

他们应该惧怕迦南的铁车吗?他们有可能因为任何的原因而赶不出去迦南的敌人吗?上帝已经应许要跟他们同在,对不对?所以他们如果真的倚靠神,他们顺服神,是不是就不可能赶不出迦南的仇敌?但是1章的19节却这样埋下了一个失败的伏笔,就是因为他们惧怕迦南人的铁车,所以他们不能赶出迦南的仇敌。上个星期讲道也提到过我们应该汲取的失败的教训,这里是不是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失败的第一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就是他们不彻底消灭仇敌,对吧?

防范措施一:彻底消灭“仇敌”

23

所以,如果说我们防范进入到这堕落漩涡的正面措施,就是我们要彻底地消灭仇敌。接着,我们从1章的21节又看到“便雅悯人没有赶出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耶布斯人仍在耶路撒冷与便雅悯人同住,直到今日。”从27节再往下读,我们又看到一系列没有赶出迦南人这一仇敌的经文,我们读一下27节到35节,当我们读的时候看看每一个支派没有彻底消灭仇敌都有什么各自不同的原因,就会看到每一个支派不彻底消灭仇敌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一块儿读,预备开始:

27 玛拿西没有赶出伯善和属伯善乡村的居民,他纳和属他纳乡村的居民,多珥和属多珥乡村的居民,以伯莲和属以伯莲乡村的居民,米吉多和属米吉多乡村的居民。迦南人却执意住在那些地方。28 及至以色列强盛了,就使迦南人作苦工,没有把他们全然赶出。29 以法莲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于是迦南人仍住在基色,在以法莲中间。

24

我们接着往下读:

30 西布伦没有赶出基伦的居民和拿哈拉的居民。于是迦南人仍住在西布伦中间,成了服苦的人。31 亚设没有赶出亚柯和西顿的居民,亚黑拉和亚革悉的居民,黑巴,亚弗革与利合的居民。32 于是,亚设因为没有赶出那地的迦南人,就住在他们中间。33 拿弗他利没有赶出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于是拿弗他利就住在那地的迦南人中间。然而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成了服苦的人。34 亚摩利人强逼但人住在山地,不容他们下到平原。35 亚摩利人却执意住在希烈山和亚雅伦并沙宾。然而约瑟家胜了他们,使他们成了服苦的人。

你看到几乎所有的支派都没有彻底地消灭仇敌,而他们没有彻底消灭仇敌大家觉得有什么原因呢?有的是因为惧怕,是吧?怕他们有铁车;有的觉得没有必要非得把他们赶出去,反正已经把他们制服了,他们也不能兴风作浪了,还能给我干点活儿,给我当苦力,是吧?也有的可能他们觉得取得的胜利已经足够辉煌了,用不着这么每一场战争都跟着上帝去打,去取得完美的胜利,对不对?这就是他们最后之所以坠入了堕落漩涡的其中一个原因,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要防范堕落漩涡的一个措施就是要彻底消灭仇敌,上个星期我们也讲了,就是要在每个当下的考验中来消灭老我的罪性,胜过拦阻我们去完成圣工的一切拦阻。

好,那我想问一下弟兄姐妹,我们谁是这样做的?有没有弟兄姐妹说:“我在每一个神给我的当下的考验中,无论上帝让我做什么我都去做,我都能彻底地消灭拦阻我去听上帝的话的那个老我的罪性。”那个就叫仇敌,谁是这么做的?可以举一下手吗?我们应不应该都这样做?我们都应该这样做!那如果我们这样做了的话,大家说我们是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得胜呢?是吗?可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不这样做呢?因为我们觉得这不可能,对吗?

25

我常听弟兄姐妹们说:“我们不可能一日成圣啊!”我们是不是不可能一日成圣?是的!因为我们成圣是一生之久,是需要不断地跟随上帝,我们的生命才能不断地长大成熟。就像以色列人进入迦南的时候,上帝是不是让他们一下子一个战役就把所有迦南人全部杀死?有吗?没有。上帝还特别嘱咐他们要一仗一仗地打,不要一下子都把他们杀光,你看申命记7章的22节特别说到:“耶和华你神必将这些国的民从你面前渐渐赶出。你不可把他们速速灭尽,恐怕野地的兽多起来害你。”所以,当上帝要让以色列民彻底消灭仇敌的时候,那意味着什么?在每一场战役中,绝不给敌人留余地,去消灭上帝让他们要消灭的任何仇敌,这个是不是就特别像上帝带领我们的方式?

上帝让我们一夜成圣了吗?今天我一信主,明天奇迹般的一个什么考验,我倚靠着主一得胜,罪性全无,然后直接被神接到天上,没有这样的事,对吗?我们成圣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坚决倚靠神,在我目前已知的神给我显明的罪上要彻底地悔改,这样做就是我悔改治死老我的罪性,我在每一个考验中得胜,这就叫踏上了成圣的道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根本没踏上得胜的道路,没有踏上成圣的道路,大家理解吗?是在什么道路上呢?是在罪的漩涡中不断堕落的状态里,所以你想不进入到堕落的状态,就必须要做这个防范的措施,就是在每一个当下神你给的考验中,不管这考验是什么,要靠着神,要治死老我的那个恶行,要完全在每一个当下的考验中顺服上帝去做,所以悔改一定意味着我知道对的,我靠着神去做。比如说我因为自私,别人自然就不喜欢我,于是我特别痛苦忧伤,我祷告,神也可怜我安慰我,于是我不痛苦了,我就以为出来了,不是这样的!一定是神显明我们什么罪了,我们认那个罪,并且在行动上改变,这就叫在每一个当下彻底地消灭了我老我的罪性,消灭了老我的仇敌,就是要这样应用。

大家说有没有任何可能,我说:“这个考验太严酷了,我无法做到。”有这可能吗?“平原里迦南人有铁车,我虽然试了一下去打他们,但是对不起,上帝,实在打不赢。”有这可能吗?没有这个可能!因为上帝若是与我们同在,我们靠着他的恩典和能力就足以胜过任何老我的罪性。就像哥林多后书里主对保罗说的“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12:9)我们夸自己的软弱是什么意思? 我是败坏堕落的,我是没有能力胜过我自己的任何罪性的。然而圣灵有大能,因为他入住在我们心里,我们只要靠着他,他就必能够在我们的软弱中彰显出他的大能,那意味着什么?得胜还是失败?得胜。所以现在我们常常夸自己的软弱,那不是夸自己的软弱,是羞辱上帝的能力,似乎说神没有能力,“你看我就得犯罪,因为我是一个罪人啊,我怎么能够不犯罪呢?”所以,求主帮助我们来真正悔改。

所以,结论就是我们有没有任何的可能在任何已知的罪上(已知的罪就是现在神告诉我们“这是你的罪”,我们是很清楚的)胜不过?然后他也给我们各种考验,我们在每一个考验中得胜不了,有没有这个可能?没有任何可能!所以我们抓住这一点,我们就是对进入堕落的漩涡做了第一步最有力的防范措施,彻底消灭仇敌,我们就必然不可能进入到堕落的漩涡,大家觉得受鼓励吗?

防范措施二:彻底清除偶像

26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防范措施。第二个防范措施其实跟第一个防范措施是直接关联的,以色列人他们说什么?他们是不能胜过,对吗?他们不是不想消灭仇敌,“我实在想消灭,我消灭不了啊!”这个是不是事实?他们事实上真的没消灭掉。那原因何在呢?我们知道了这个原因,这个原因本身也是给我们提供了第二个防范的措施,原因就是他们不彻底清除偶像。我们来读一下2章的1到5节:

1 耶和华的使者从吉甲上到波金,对以色列人说:“我使你们从埃及上来,领你们到我向你们列祖起誓应许之地。我又说:‘我永不废弃与你们所立的约。2 你们也不可与这地的居民立约,要拆毁他们的祭坛。你们竟没有听从我的话!为何这样行呢?’3 因此我又说:‘我必不将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他们必作你们肋下的荆棘。他们的神必作你们的网罗。’”4 耶和华的使者向以色列众人说这话的时候,百姓就放声而哭;5 于是给那地方起名叫波金。众人在那里向耶和华献祭。

为什么他们不能赶出迦南人?这又给我们看到了更深层次的原因,因为神若与他们同在,他们就必能够赶出。而事实上在2章的1到5节我们刚才读的经文里面,上帝明确地告诉他们没跟他们同在。为什么没跟他们同在?因为他们心里有偶像,对他们来说偶像就是迦南遍地的巴力、亚舍拉的雕像,上帝命他们要砸碎、砍除、彻底清除这些偶像,他们没有做到,当他们存留这些偶像的时候,上帝必然就不会跟他们同在。如果没有上帝的同在,他们别说要赶出有铁车的迦南人了,他们就是一万个人去追打一千个人,上帝说怎样?“他们也必然惨败。”弟兄姐妹们,这是不是指出了我们的症结?如果此时我们在座的任何弟兄姐妹心里真实地感受到:“我确实是胜不过自己的罪性,我也想胜过,我胜不过,所以第一条防范的措施——彻底消灭仇敌,我真没法做。”那第二条防范的措施让我们看到自己生命更深层次的原因了吗?什么原因?因为心里有偶像。因为心里有偶像,所以必然就会失去神的同在,而没有神的同在,我们自然不可能战胜老我任何的罪性,就是这样的真实。

27

所以,每一个胜不过的罪下面都隐藏着一个内心的偶像。我总结了几条:我们一定要留心自己的罪,包括情绪上的罪;透过这些罪找出导致犯罪的原因,然后让偶像显形;继而清除偶像,怎么清除?你可以公开认罪,请求弟兄姐妹们帮助提醒,珍惜神所赐下的清除偶像的机会,就是这几个步骤。我想用一个例子来详细说明一下,大家可以贡献一个吗?谁觉得现在自己就有一个什么罪总是胜不过,谁可以贡献一个?“我就老是计算别人的恶,我胜不过。比如我有一个表姐,她特别想来我家,但是她有一毛病,一到我家,就老翻东西,她翻我东西我就不喜欢她,我就不想让她来,昨天晚上我就拒绝她来我家。”这不叫计算人的恶,因为上帝并不是让任何人提出不合理的事我们一概都要听从要满足,上帝让我们给的爱不是这样的爱。“但是我反感她,这是不是我的问题?”所以要反省,如果你反感一个人,你就问自己为什么会反感她?如果你对她的反感是合乎神心意的,那就不是罪;不合乎神的心意就是罪,小方,你为什么反感她?“我觉得她说话特别丧,来我家老翻东翻西,还有一些习惯我也看不惯。”

好,就用这个例子,你也很想胜过这个罪,是吧?胜过罪在每一个考验中就叫清除、彻底消灭仇敌,然后你非常真实地感到自己不是不想,就是没能力,就是赶不出,就是杀不死,为什么?按这几个步骤来做,每一个胜不过的罪下面都隐藏着一个内心的偶像,你有一个什么偶像呢?你看你表姐说话也不怎么样,行为也比不上自己,你觉得“她简直就没有资格跟我做朋友”,比如说是这样哈。那大家说内心的偶像是什么呢?首先,第一就是说我知道我肯定隐藏着一个偶像,所以你的方向就是去往那方向走;那就要到第二步了,你就留心自己的罪,你也留心到了,是吧?然后找出导致犯罪的原因,刚才咱们也找出了,就觉得她哪儿哪儿比不上自己,以至于“我看着她我就特别反感,我想起她就心生厌烦,我恨不得我生活中没有这样的人。”那犯罪的原因是什么?“我觉得自己比她好。”你觉得你自己比她好,是吧?自义,那偶像出来了吗?什么是你的偶像呢?我觉得这个偶像仍然还是自我形象的骄傲,是不是?犯罪的罪根就是你觉得自己好,你就把你认为自己的好当成了一个标准,于是你就看着别人不如你好,是吧?所以你的自我价值感是建立在自我表现上,对吗?第四步就是让偶像显形,确实每一个人要特别在主的面前祷告,让主把偶像给显明出来。

假如你见到比你好的人、比你成功的、比你优秀的,你会不会感到自卑呢?“会。”这就说明世界上的成功仍然是你的偶像,也就是说你的价值感仍然是建立在世界的价值观所赋予你的那些标签上,所以你看别人都会用这个来衡量。比如说一个人没我有文化,我就轻看他;喔,这人怎么这么有文化,有五个博士,我立刻就感到自卑,是不是这样?所以你就会看到这就是你的偶像,对你来说不是只有某一个偶像,你发现你是世界上的偶像大汇集啦,都在你生命中,其实你的价值感仍然深深地建立在这世界的偶像之中,无非就是成功,就是别人的认可、修养、学问。总之,这个就是你要在神面前认罪的,如果你不破除偶像,你那个罪就破除不了,因为你确实是看她就不如自己,因为事实上用有限的社会价值体系标准一衡量,似乎她是不如你,你看我一个月挣十万块钱,她才挣五千块钱,比如说我这么有学问,她小学还没毕业,理解吗?所以,对你来说,就是要完全把世界观价值观做一个更新,要整个把这个全部打碎,就是不再用世界上的成功来定义自己的成功,然后求主帮助自己来彻底地更新。

那怎么做呢?想想自己是谁,自己在基督里所得的救恩,上帝已经把你带向了怎样的在主里最完美的价值,因为我们是神的女儿,神创造天地万物是为我们造的,神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是在训练我们,让我们可以为他做工,被他栽培品格,以至于将来当我们承受万有的时候,能够被他使用。所以,你需要不断地用神的话语来代替你自己的世界所赋予你的价值观,然后你也可以跟弟兄姐妹分享,这点你做得特别好,下次如果你再犯这样罪的时候,团契里的弟兄姐妹就可以共同帮助你提醒你,你就可以成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这几个步骤来操练,这也是特别有效的。所以,从我们不能胜过罪的这个事实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内心埋藏的偶像,这个是更大的根源,就是各种罪的罪根儿;于是,求主帮助我们按这四个步骤把偶像彻底破除,因为如果我们的心不归向神,外表修补各样的行为是没有用的。这就是第二个防范措施,要彻底清除偶像。

防范措施三:追求被神圣化以抵抗世界的同化

28

第三步小方肯定就这样说了:“我是要彻底清除偶像,那怎么清除呢?”怎么清除偶像?用神的价值观代替自己的价值观,这就是一个被神所圣化的过程。所以我们看,对以色列民而言,他们之所以不破除偶像还被迦南的偶像所吸引,最后进入到不断堕落的漩涡,我们在开篇的1章1节到3章7节也看到了第三个原因,就是他们不追求被神的道圣化他们就必然会被迦南的文化所同化,因为他们本身的倾向就是拜偶像的。所以,你若不想拜偶像,你就必须是被神所吸引,被神的道所吸引,被神所赐下的属灵群体所吸引!除了这样的途径没有第二个途径,因为我们本身都拜偶像。

大家看2章的7到11节怎么说?我们就不读了,圣经特别提到,当以色列民进入到迦南之后,他们是不是一下子就跌入到罪恶的堕落的漩涡了?不是。第7节“约书亚在世和约书亚死后,那些见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的长老还在的时候,百姓都事奉耶和华。”而接下来看10节至11节“10那世代的人也都归了自己的列祖。后来有别的世代兴起,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11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侍奉诸巴力,……”于是就开始了一大串堕落的循环,以至于3章的5到6节还提到“5 以色列人竟住在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中间,6 娶他们的女儿为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的儿子,并侍奉他们的神。”大家看出什么来了?关键点在哪儿?他们在什么时候侍奉耶和华?在那些看见耶和华大作为的长老还在的时候;那意味着什么?那些长老们也告诉百姓耶和华是谁,耶和华为我们做了什么伟大而奇妙的作为。所以,当这样的一种属灵氛围存在的时候,以色列人他们就事奉耶和华;而这种属灵氛围不再有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耶和华的作为,也没有人再传讲耶和华的作为的时候,百姓都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的作为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被迦南的偶像所吸引,他们就又开始重新去住在迦南人中间,不光住在他们中间,也拜他们各样的偶像。所以,大家看到这个防范的第三个关键措施是什么了吗?我们一定要追求被神圣化,我们才可以抗拒被世界同化。

29

我们不是像上帝那样自存自足的存在,因为只有上帝才是不受任何外界影响的,而人被造就是要被影响的,所以,我们不用说读圣经,我们读充满普世智慧和恩典的那些箴言、至理名言,我们也能够看到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对吗?比如说我们中文里边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吗?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样的教导,都说明什么?都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是多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我们靠近什么人,我们靠近什么信息,我们潜移默化地就会被那样的人和那样的信息所影响。我们打开圣经,这样的教导更是自始至终贯穿在整本圣经里,包括箴言18章24节说“滥交朋友的,自取败坏”。

上帝让我们要在这个世界中发挥影响力,怎么发挥?那无非就是我们要主动来到教会,被他的道被他的圣灵所充满,被敬虔的子民所吸引,我们自己先来受上帝的影响,被上帝所圣化,我们到世界上自然散发的影响才能是我们已经被神影响的那些影响,大家理解吗?所以,上帝不光是要让我们读圣经,还要让我们来敬拜,来听讲道,他也特别鼓励我们要跟谁相交?敬虔的弟兄姊妹。你看提摩太后书2章22节说:“你要远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所以,当我们知道我们必须主动地积极地追求被神圣化我们才有可能抵御世界的同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更理解教会为什么有三层次牧养计划了?所以我也求主帮助弟兄姐妹们,积极地委身在教会的三层次牧养计划里,主动透过这三个层次来追求被神圣化!我们越被神圣化,我们抵御世界同化的能力就越强,偶像瓦解得就会越容易!只有偶像瓦解,我才有可能经历神的同在,我才能够在各样神给我的考验中战无不胜!如果根本没有被神的真道被神的同在所圣化,当然我们都是拜偶像的,我们老我都是拜偶像的,我们拜着偶像,我还老想攻破我各种的老我的罪,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没有神的同在,没有神所赋予的能力。

在1章1节到3章7节,我们看到这三个防范措施,愿主能够帮助我们,让我们积极地行动起来,以使我们因为有这三个防范措施而不至于跌入到堕落的漩涡里。三个防范措施是什么?再说一下,第一彻底消灭仇敌,第二彻底清除偶像,第三追求被神圣化以抵抗世界的同化。当然从行动上你第一步若做到了,你立刻不会进入到堕落的漩涡,但是从逻辑关系上,实际上应该从哪儿做起?从被神圣化做起,因为没有被神圣化,其它两步都不可能做好。这就是第二个方面,我们要防范进入堕落的漩涡。

脱离不断堕落的漩涡(6-8章)

接下来我们看如何脱离不断堕落的漩涡。如果我们已经进入了怎么办?那我们就来展开看第6章到第8章,上帝怎样使用基甸来带领以色列民脱离了米甸人的统治,我们透过上帝怎样地使用基甸,还有基甸怎样地想要利用神,我们透过他在6章7章和8章的鲜明对比,让我们从基甸的故事中得到激励,也从他的故事中受到警戒。

神刑罚责备以色列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部分,我们看神刑罚责备以色列人。我们一起读一下6章的1节到6节:

1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就把他们交在米甸人手里七年。2 米甸人压制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因为米甸人,就在山中挖穴、挖洞、建造营寨。3 以色列人每逢撒种之后,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上来攻打他们,4 对着他们安营,毁坏土产,直到迦萨,没有给以色列人留下食物,牛、羊、驴也没有留下;5 因为那些人带着牲畜帐棚来,像蝗虫那样多,人和骆驼无数,都进入国内,毁坏全地。6 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极其穷乏,就呼求耶和华。

在以色列民犯罪的过程中,神兴起米甸人来惩罚他们刑罚他们,大家说这是神拯救的行为吗?当然是!你想想,假如说上帝在以色列民犯罪之后还给他们降下丰沛的恩典,让他们活得舒服活得好,那会怎样啊?那不是更鼓励他们在罪中继续沉沦吗?!所以,上帝拯救他们的第一步就是会兴起外邦人来惩罚他们。今天对我们是不是一样的?我们犯罪一定有后果的,一定不会有好果子吃的,上帝就借着这样的经历让我们苦不堪言,然后想要来寻求神。所以,上帝对以色列民拯救的第一步就是责罚他们。你看,因着神使用米甸人责罚以色列民,他们真的太苦了,你可以想象他们怎么过日子呀?他们全部的粮食都会被米甸人抢走,以至于他们连自己的家也不敢住,因为都会被掳掠,他们只能挖山洞造营寨,然后躲在山洞里勉强过活。神就是要这样管教他的儿女,让他们在痛苦中知道他们犯了罪,于是他们呼求神。

他们呼求神,神是不是一下就把他们救出来?不是。上帝为什么管教他的儿女?为了让他们在罪里面能够悔改,重新回到拣选生命不要拣选死亡的道路,就是要来听上帝的话,申命记综览我们反复讲了好几遍,这就是上帝管教他的儿女唯一的目的,因为我们只有听神的话,我们才能够活在神的祝福之中。当以色列百姓这样呼求神的时候,上帝接下来就派先知来责备他们:

7 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呼求耶和华,8 耶和华就差遣先知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曾领你们从埃及上来,出了为奴之家,9 救你们脱离埃及人的手,并脱离一切欺压你们之人的手,把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将他们的地赐给你们’;10 又对你们说:‘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你们住在亚摩利人的地,不可敬畏他们的神。你们竟不听从我的话。’” (士6:7-10)

看到了吗?以色列民最核心的罪的根源,还是在于他们不敬畏神而去拜迦南的偶像。所以,当他们呼求神的时候,神首先就告诉他们:之所以落入如此悲惨可怜的光景、这么黑暗的光景,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你不听我的话!

神使用基甸施行拯救

① 神呼召基甸并印证此呼召(6:11-24)

接下来,是不是因为百姓不听他的话,上帝说“算了,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不是。这一代以色列人悔改了吗?在这个时刻他们还没有悔改,但上帝已经指出了他们的罪,他们知道他们犯罪是因为他们拜迦南的偶像,神的话会激发他们悔改吗?会的,上帝知道一切!所以当他们预备好悔改的时候,上帝就为他们兴起拯救者,这一次神要使用的士师就是基甸。

你看整个的拯救行动都是上帝主动发出的,因为如果上帝不主动发出,他的百姓早灭亡了,所以上帝就主动使用基甸来施行拯救。我们会在6章的11到24节看到上帝怎样呼召基甸并且印证对基甸的呼召。有一天神的使者来到了基甸的家,在基甸家门外的橡树下,基甸当时在干什么?我们通读了基甸的故事之后,你会发现基甸家其实在他们本族里是特别有影响力的,他们肯定是一个特别富裕的家庭。可是你看这么富裕有影响力的家庭,过得可怜不可怜?他在哪儿打麦子?在酒榨里。一方面你能够想象他们收获多么少!你想想酒榨是干什么的?是压葡萄汁的,把葡萄捣碎好榨葡萄汁,结果打麦子竟然是在酒榨里;另一方面你也能想象他们得多害怕亚玛力人随时会过来把他们收获的仅仅这一点点麦子抢走,因为在酒榨里边打麦子,万一亚玛力人来了,就赶紧填上什么,盖上些东西,隐藏起来,或许还能保存下一点儿粮食。

基甸在这个故事出现的时候,当他跃入我们眼帘的时候,你感觉他是一个勇敢的战士,还是一个非常胆小怕事的人?他肯定是胆小的,从他在酒榨里打麦子也能表现出来,因为圣经形容他说他也害怕亚玛力人过来。可是当神向基甸显现的时候却称基甸是什么?称他“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如果你是基甸,你会觉得上帝在叫你吗?不会,因为“大能的勇士”这个称呼似乎跟我相差太远了!基甸很显然也对上帝给他的称呼特别是对“耶和华与你同在”感到很诧异,所以基甸怎样回答上帝呢?“基甸说:‘主啊,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你看到基甸懂一些神的话,对吗?他知道上帝曾经向他们这个民族做了什么伟大的作为,就是把他们从埃及领上来,而且还应许不丢弃他们。所以基甸就很奇怪,说:“若是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那位曾经把我们从埃及领上来的神若是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至遭遇如此悲惨的遭遇呢?可见上帝是不与我们同在的。”所以,从这一句话里是不是又看到基甸他又不怎么懂神的话,如果他特别清楚神的话,他就能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及自己的民族为什么遭遇这样悲惨地被米甸人奴役的处境,为什么?因为他们不听神的话!申命记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这个真理,对吧?可见基甸的生命也是不可避免地受那个世代的影响,对上帝没有那么清楚的认识,但是上帝仍然拣选他,决定使用他,不是因着他的能力,是因着上帝所要赋予他的能力。所以,虽然基甸不是大能的勇士,但是上帝却鼓励他什么?就是大能的勇士,“你靠着你这能力去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吗?” 中文翻译的有点不清楚,其实它的原文是这个意思:“你就是有能力,去!拯救以色列民,因为我差遣你,我与你同在。”

基甸在最开始被神呼召的时候,你看到他虽然对上帝没有那么清楚的认识,但是他有一点是非常可贵的。“国平,你说他哪点可贵呀?”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软弱,他认识到自己是没有能力的,是渺小的,是卑微的。所以当神这样再次差遣他,“就是要派你去拯救以色列民,我跟你同在,你就必有能力。”基甸仍然说什么?“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士6:15)那上帝怎样鼓励基甸?仍然是“我与你同在,你就必击打米甸人,如击打一人一样。” (士6:16)所以,上帝给基甸的鼓励一直是什么?你不要看你自己,你要看我,因为我既然呼召了你,我就必与你同在;我与你同在,你就有能力,你就可以去解救以色列民,是不是?基甸是这样谦卑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软弱,因此神的呼召就临到了他。

虽然上帝这么明确地告诉了他,他敢相信神是真的差派他了吗?他不敢!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远远超乎了他能力的一个太重大的使命,所以他跟上帝要个记号,是吧?他说“如果你真的呼召我,如果跟我说话的真的是神,你就给我一个证据。”他要一个什么证据呢?于是,他就回去准备了一只羊羔,煮成肉带着汤,然后用一伊法细面做了无酵饼。你能想象这是什么时期吗?“饥荒时期。”所以你看,基甸在起初蒙神呼召的时候,他的生命好不好?是好的,他对神是很慷慨的,他要把这些奉献给神,看神悦纳不悦纳,来印证神有没有呼召他。当他把这些祭物带到神面前的时候,耶和华的使者让基甸把肉拿出来放在磐石上,把汤也倒出来,把饼也放在磐石上,耶和华的使者拿杖一点祭物,结果怎样?立刻全烧没,这就说明神悦纳了基甸的奉献,以此来印证他对基甸的呼召。

② 试验、显明呼召与双重印证(6:25-40)

上帝不仅仅呼召基甸并且印证对基甸的呼召,上帝也试验他,也再次显明对他的呼召,并且给基甸双重的印证。怎么试验他?让他去砍他爸爸搭建的巴力的祭坛,把他爸爸雕的巴力的木偶给砍倒,用牛把祭坛拉倒(可见祭坛还是很大的),再给上帝筑一座坛,然后把牛杀了献祭,献给耶和华,并用砍下来的巴力木偶作柴烧。这考验大吗?“大。”因为基甸就是生活在拜巴力偶像的文化里,神之所以管教他们,就因为他们拜巴力,是吧?所以上帝给基甸的考验就是看他敢不敢来挑战他生活的整个家族,甚至在以色列这大的文化中敢不敢与众人作对,因为他要顺服神,就意味着他要得罪众人了,对吗?基甸都听了吗?基甸听了,虽然他是一个胆小的人,他用一种他觉得最稳妥的方式去做的,因为他怕他的父家和本城的人,于是他就挑了十个仆人,晚上按照神的话做了。他为什么晚上做?因为他害怕,怕被别人发现。而上帝给他的考验是什么?就是要让他因为顺服神而与众人都不同,这就是忠信度的考验。

最近我在读一个著名作家写的《领袖的养成》这本书,他从圣经里,还从历世历代神塑造每一个牧者的生命轨迹里面总结出规律,然后写成了一本书。就是说,如果是神呼召你作牧师,你不可能跨越的了任何途径的,其中一项就叫忠信度的考验,所以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考验。当然基甸现在要在教会肯定不能做牧师的,因为明显不符合教牧书信里边对牧师的要求。但是即便在旧约的士师时代,神要兴起他做士师带领以色列民来脱离米甸的统治,神仍然给他这个忠信度的考验,大家看到吗?忠信度的考验。考验的意思就是看你有没有对神的忠心,就是你哪怕失去一切,你也敢对神的话、对神给你的托付忠心。你说基甸偷偷摸摸地做了,算是胜过考验了吗?神有没有被糊弄过去了?如果说基甸因为害怕被别人发现他就晚上做,结局是没有人发现是基甸把巴力的偶像给砍了,把祭坛给推翻了,那神的考验不是没管用,白考验了嘛,上帝当然不可能让这件事发生,所以上帝仍然让他本城的人第二天一调查,就很容易调查出来是基甸做的,是吧?那基甸是不是就被放在一个考验中了?但是神保守他,所以这个忠信度的考验也是上帝让他的仆人能够清楚神的信实和保守,即便基甸被放在了得罪全城人这样一个处境中,但是因着神超然地保守他,他竟然没被打死。所以,这就初步为基甸能够被神使用做了预备。

接着呢,上帝就显明他真的呼召了基甸。怎么显明?圣灵降在基甸身上。你看33节到35节:“33那时,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聚集过河,在耶斯列平原安营。”仇敌多不多?基甸有能力吗?没有,可是圣灵降在基甸身上,他的能力就来了,他就吹角。当圣灵降在基甸身上的时候,你发现百姓顺服他吗?顺服他,他本族的亚比以谢族就都聚集跟随他,而他打发人去走遍玛拿西,也走遍西布伦、拿弗他利,结果他本支派的和上边北部支派的人都来顺服他。上帝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因为上帝既然呼召基甸来带领以色列民,上帝就要显明这个呼召,神怎么显明?就是用圣灵的同在加添基甸的能力,让百姓看到基甸就知道神兴起了基甸,大家理解吗?

接下来上帝还赐给基甸双重的印证,什么叫双重的印证?因为带领以色列民脱离米甸的统治这个责任太大了,对吧?万一这不是神的呼召,那基甸就不光是把自己置于死地,他也把整个百姓置于死地了,那简直就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对不对?所以基甸在这样重大的差派面前,他非常慎重地请求双重的印证,这是非常合乎圣经的。我读那本《领袖的养成》,其中总结的一个规律也是必须有双重的印证,在神所给予的非常重大的使命面前一定要有双重的印证,所以基甸就请求双重的印证。什么叫双重印证?用羊毛,对吧?他说:“神啊,如果你真的呼召我带领以色列民,就让这个羊毛放在地上一晚上,第二天,羊毛周围的地都是干的,只有羊毛上沾满了露水。”第二天果然其它的地方都是干的,而羊毛上却沾满了露水,他挤出了一盆水。这个印证够不够?足够清晰了吧?但是基甸还觉得不够稳妥,所以他接着说:“如果你真呼召我带领以色列民,就容我再求一下,今天晚上求主让羊毛周围都是湿的,只有羊毛是干的。”第二天果然如此。所以,这就让基甸非常清楚地知道上帝真的呼召他来完成带领以色列民脱离米甸统治的伟大使命了。

③ 基甸按神吩咐挑选精兵(7:1-8)

接着,我们就看到上帝不仅仅给基甸双重的印证,还亲自带领基甸施行拯救,表现在他让基甸怎样挑选精兵。而基甸在整个过程中都顺服吗?“顺服。”到目前为止,我们是不是看到上帝非常仔细地在每一个环节上都信实地带领基甸?在选精兵上也是如此。因为上帝已经显明与基甸同在了,所以基甸有没有号召力?有号召力,他号召了多少人跟他出去打仗?开始出来的是三万二千人,他走遍北部的各支派,那些北部的各支派都跟随他,而上帝不让他们都去参与这场战争,于是呢,凡胆怯的都可以离开基列山地,就有二万二千人回去了,剩下的一万人是不是就可以跟着基甸去打这场战争了?不,还是太多,上帝要在这里边挑选精兵,所以谁可以参与神的圣工是需要被试验的。上帝说:“你来,我指导你,我告诉你怎么试他们,你就怎么试他们,你要按照我给你的方法试验他们。”怎么试呢?就让这一万人都到河边喝水,结果你会发现他们怎么喝?有的是趴下来捧着水享受着喝;有些人就㧟点水赶紧舔着喝,这两类人表现出什么本质的区别呢?只不过是喝水嘛,你看这个图显示的,你觉得就这样趴在河边喝的人和蹲下来几乎是站着㧟点水赶紧喝的人有什么区别呢?一个趴着的,一个蹲着的,这俩有什么区别?你觉得他们的心更被什么吸引呢?趴下去喝水的,吸引他们的是不是这个水啊?他们好像全神贯注地是要喝水;蹲着的好像紧张多了,㧟一点水像狗一样舔的,你会发现他是不是一直处在一个非常警戒的状态?一个随时要出发的状态,“如果神吹起了军令号,我马上就要杀敌”,是这样的人,对吧?所以上帝要什么样的人为他做工呢?随时准备好的。

我看了《领袖的养成》那本书,里面也教牧师怎样去栽培教会潜在的领袖,我当然就要甄别挑选谁可以做教会未来的领袖,要栽培他们。第一步就是要试验要观察,所以我也会考验你们的。用什么考验?神也会带领我的,我也不会告诉你们的,但是失败还是得胜,我会心里有数的。其中有三个考验,一个是忠信度,一个是话语度,一个是顺服度。忠信度的考验就跟考验基甸一样,就是对神的忠心;顺服度是指对牧师的顺服;话语度是对上帝话语的渴慕和学习消化并且吸收传讲的能力,这是一类的考验。另一类,英文就是accountable、teachable 和available,accountable就是这人靠得住,你交给他什么事你都放心,绝不会给你搞砸;teachable 就是他特别受教;available就是随时都可以,刚才蹲着㧟水喝的就是available。如果你问一个人:“我们有一个团契,邀请你来参加吧。”他回答:“对不起,我工作特别忙。”这就是考验失败。而他们是available,是随时预备好,没有什么比为神征战这件事更大的,不是说等我喝足了水,等会儿等会儿,我还没喝完,“等我享受完了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我的家庭、我的孩子、我的事业,我没啥事了,我现在清闲了,教会有没有什么事可以差我做做?”这样的人永远不可能做教会同工的。当然,上帝拣选带领基甸来挑选精兵的过程对我也有特别大的指导意义,包括上帝怎样呼召基甸,怎样印证对他的呼召,怎样给他忠信度的考验,怎样显明对他的呼召,怎样给他双重印证,这些在咱们教会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我都经历到了。所以学习6到7章的基甸,是上帝借着他再次给我鼓励的一个过程。

④ 基甸顺服神的引领率领百姓经历神的拯救(7:9-22)

接下来上帝要带领基甸,使用他来率领以色列民经历神的拯救了。基甸害怕吗?如果你是基甸的话,会害怕吗?现在有多少精兵?虽然是上帝亲自挑选的,“三百个人。”有多少敌人?“12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一切东方人”,圣经形容说:“都散布在平原,如同蝗虫那样多。他们的骆驼无数,多如海边的沙。”(士7:12)你敢带领着三百人去击杀这像海边的沙、像蝗虫那样多的仇敌吗?上帝当然明白基甸会害怕的,所以你看,在第7章的9节到10节,上帝怎么说?“耶和华吩咐基甸说:‘起来,下到米甸营里去,因我已将他们交在你手中。’”基甸会害怕,对吧?所以上帝说:“10 倘若你怕下去,就带你的仆人普拉下到那营里去。11 你必听见他们所说的,然后你就有胆量下去攻营。”上帝体会基甸是会害怕的,所以让他先到营里边去探听一下,上帝就在这个过程中在米甸人和亚玛力人的营里来做工了,是吧?做什么工?他让敌营里的一个米甸人做了个梦,梦见一个大麦饼滚入了米甸军营,然后砸到帐篷,把帐篷全都给撞得滚翻,全部倾覆了,同时上帝还搅动他的另一个同伴来解释这个梦,并且让基甸在偷偷潜入营地的时候听见了他们的这番对话。解释这个梦的人说什么?这个梦的意思不是别的,就是说:“以色列人约阿施的儿子基甸,我们会败在他的手里边。‘约阿施的儿子基甸的刀’就已经说明神已将米甸和全军交在他手里了。”这儿出现了什么关键词?“基甸的刀”,所以上帝已经开始让敌营里边的人做这个异梦,让人解释这个异梦,说“基甸的刀”已经来了,上帝已经把米甸人交在以色列人基甸的手里。

“基甸的刀”被基甸听到了吧?基甸听到这梦的讲解终于放心了,他就敬拜神,然后回到营里边,他就率领三百个精兵,并且把从上帝领受的这个鼓励传递给他们。那三百个人会害怕吗?会,如果基甸哆里哆嗦的,那下边三百个人是不是也得害怕?所以基甸就用神给他的鼓励来鼓励他所带领的百姓,说什么?“起来吧!耶和华已将米甸的军队交在你们手中了。”于是他就依据这个异梦的解释做出了战略方案,就吓唬敌人,只要说“基甸的刀”,他们就会被吓破胆,因为上帝已经开始做工了。所以,他就把这三百个人分成三队,给他们什么武器?角和空瓶子,瓶子里放着火把,然后呢?让他们怎样打这场战争?是不是跟进攻耶利哥城挺像的?真的不是他们的功劳,他们听神的话就行了。让他们做什么?基甸对他们说:“你们要看我行事:我到了营的旁边怎样行,你们也要怎样行。18我和一切跟随我的人吹角的时候,你们也要在营的四围吹角,喊叫说:‘耶和华和基甸的刀!’”(士7:15-18)

看19节之后,于是跟随他的那些人,就在三更的时候,大概是在十点钟,趁着米甸的军营换更的时候,他们就到了营旁,就一边吹角一边打破手中的瓶,里边有火把呀,火把当然就被点起来了,又吹角,又呐喊“耶和华和基甸的刀——”声音大吗?声音会非常大,他们站在营地的四角。但你说,光是凭着基甸他们喊这么几句,米甸的全军、亚玛力人还有东方的这些如海沙一般多的军队就能够被他们打败吗?当然不会,上帝还怎样?还让他们产生恐惧的心,在黑暗之中让他们产生一个敌我不分的混淆,于是他们都把自己人当成敌人了,结果他们是怎么被杀的?米甸人彼此击杀,他们几乎全军覆没,就是这么被杀败的。到此为止,就是上帝带领基甸使用基甸,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器皿,带领百姓真的是战胜了米甸人,取得了辉煌而伟大的胜利,大家说是不是?“是。”

基甸利用神满足私欲

接着你看,在7章的23节我们可能没看出什么,似乎是基甸在乘胜追击,对不对?23到24节,“23以色列人就从拿弗他利、亚设和玛拿西全地聚集来追赶米甸人。24基甸打发人走遍以法莲山地,说:‘你们下来攻击米甸人,争先把守约旦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怎么样?基甸在这一节出现的时候有问题吗?谁觉得基甸有问题的举一下手,我们都以为他没问题,对吧?但是,这是一个公然违背神心意的行为,他在做什么?他在召聚以色列全民参战,对吗?他还去号召以法莲人参战。而神已经非常清楚地说过什么?“不许他们参战,就这三百人参战,以免你们说这场胜仗是你们打赢的。”所以基甸此时肯定是被胜利完全冲昏了头脑,他也被复仇的火焰所推动,要乘胜追击,要把米甸人全都杀死,特别是逃亡的米甸的两个王。所以,第7章23节我感觉就是基甸生命滑落的一个转折点了。虽然大家看不出来,但是他生命的滑落已经开始了,因为上帝明确告诉他的话,他没有再听从了,他明显地是在迎合人意了,大家有没有发现?因为这样伟大的胜利,谁不想成为其中一员呢?如果按照老我的私欲来说,谁不想在这个功劳簿上有自己的名字呢?基甸就这样行了。

所以你会发现接下来整个第8章,当我们读的时候,你到底正面读还是反面读,把基甸作为榜样读还是当作警戒读会产生一个极大的差别,我会把他作为一个反面教材读的原因就在于此,因为我看到了在7章23节他公然对神的话的无视和违背,继而就观察到一个非常奇妙的现象,就是“耶和华”再也不出现了。我把第6章到第7章里边出现“耶和华”的经文搜了一下,大家不用看也不用读,因为字太小了,我就是想让大家看到,从第6章开篇上帝呼召基甸开始“耶和华”就多么频繁地出现在这两章的经文里边,耶和华是那一位怜悯以色列人的神;是那一位主动呼召基甸的神;是那一位印证对基甸呼召的神;是那一位考验基甸的神;是那一位显明他的同在的神;是那一位亲自给基甸双重印证的神;是那一位亲自指示基甸让他不要惧怕,让他去听见米甸人做的梦和梦的解释的神;是亲自帮助基甸拣选精兵的神;是亲自带领基甸取得了这场伟大胜利的神。所以,自始至终都是“耶和华、耶和华、耶和华……”“耶和华如此说”,“耶和华吩咐基甸说”,“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你没有办法回避“耶和华”这个词如此高密度地出现,但是突然之间这个词再也不出现了,大家能够理解圣经用这样的比重所表达的含义吗?就是要让我们留意到第8章,虽然用人眼看来,基甸仍然在英勇地带领全民似乎在为主争战,然而他根本就不是在为主争战,因为主再没有跟他同在过,也根本没有再跟他说话,他完全是被自己的私欲驱动着,在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争战,所以第8章的基甸就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警戒和教训。

我们先把这个故事说完了再总结这个教训。你看基甸就是这样按照他自己的心意去号召全民参战了,是吧?那你马上就会看到一个胜利的局面接着就进入混乱了。第一个混乱看上去似乎不大,但是它确实也是一个转折点,因为它引发了以法莲人前来跟基甸辩论,他们跟基甸辩论什么呢?8章1节:“以法莲人对基甸说:‘你去与米甸人争战,没有招我们同去,为什么这样待我们呢?’他们就与基甸大大地争吵。”如果没有一个前提性的对基甸的诠释,你会觉得基甸的解释怎么样?基甸是不是成功地平复了这个争端?他似乎非常有谋略、有智慧,也有口才,似乎还让我们想起箴言里所说的“回答柔和的,使怒消退”,是吧?你看基甸回答得多么柔和?我们一起读一下8章的2节到3节,预备开始:“2基甸对他们说:‘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以法莲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强过亚比以谢所摘的葡萄吗?神已将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俄立和西伊伯交在你们手中;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基甸说了这话,以法莲人的怒气就消了。”

基甸错在哪儿了?在2节到3节里边他丝毫没有提到“耶和华”,似乎感觉他很谦卑,对吧?然后他两次说到“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但是他这样说的时候,无形中就把以法莲的目光引向了他自己,是谁带领以色列民取得了刚才那场伟大的胜利?是耶和华,然而基甸说是他,对吗?这才叫假意谦卑,他说:“我做的哪有你们做的更多呢?”为什么他说以法莲做得更多?因为确实两个逃亡的米甸首领是被以法莲人杀了,他这样做是不是也在挑动以法莲人自以为是和骄傲的心?然后把这整个的功劳都揽在了他们身上。所以看到他的败坏吗? 用人的眼光看他谦卑吗?缓解了这个争端吗?缓解了,那用神的眼光看呢?他是一个极度骄傲的人、极度自大的人;所以上帝不再与他同在了,再没有出现过“神与基甸说话”这样的描述。

你看,接着在8章4节,“基甸和跟随他的三百人到约旦河过渡,虽然疲乏,还是追赶。”如果我们没有对基甸现在整个生命全貌的一个理解,我们是不是还挺被他感动的?喔,他真是不辞疲倦,不辞辛苦,这样地乘胜追击,不把米甸的两个王抓起来誓不罢休!但他不是被上帝的呼召、神的托付所推动的,他是被复仇的火焰燃烧所推动的,待会儿我们就能够看出来。那结果,他还有圣灵的同在吗?我感到圣灵是特别把6章和8章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你看在6章34节到35节的时候,当圣灵降在基甸的身上,基甸吹角,百姓就来拥护他跟随他,对不对?可是在这个时候呢,他这样带着三百人追杀米甸人,追到了疏割的时候,他们又困又乏,是得又困又乏,因为他们从伯·哈示他——就是他们喊“耶和华和基甸的刀”,米甸人就乱杀,然后逃跑到的那个地方,他们从这儿开始追,一直追到疏割,怎么也得有一百公里,大家能够想象他们得多疲乏吧?然后在这样的疲乏中,他就请求疏割人给他们预备饭,因为他说他们在追杀米甸人的两个王——希巴和撒慕拿。

那疏割的首领给他们准备吗?不,还讽刺他们,意思就是说:“你抓着希巴和撒慕拿了吗?你就跟我们要饭吃。”是这个意思,讽刺他。结果基甸就被大大地刺激,他就撂下狠话说:“好,你们既不给我们饭吃,看我回来收拾你们!”他要回来怎么收拾疏割人?他要用荆条和枳棘抽疏割人。我搜了两个图片,大家看看狠不狠?上面是荆条,下边是枳棘,基甸要用这个来抽疏割人。接着他就又往前跑,“既然疏割人不给我们饭吃,那好,我们跑到了毗努伊勒,毗努伊勒的人总得给我们口饭吃了吧?”那毗努伊勒的人满足基甸的要求吗?同样不满足。这次是不是基甸更火了?因为这是第二次刺激他,所以他狠话撂得就更狠了,“这次不光是要抽你们,我要把你们这个楼都拆了。”看到基甸现在还是神的仆人吗?完全不是神的仆人,他完全在假借神明操控百姓,而百姓不受他操控的时候,他就要用他的假权柄惩罚百姓,这就是基甸。

当基甸最终真的抓住了米甸的两个王——西巴和撒慕拿的时候,圣经终于让我们看到了他哪来的这样大的斗志,是什么在驱动他一定要把两个米甸王绳之于法,杀之而后快?为什么?因为他要报私仇,因为他的兄弟们被这两个王所杀,而在他跟两个米甸王对话的过程中,你看到他也完全把上帝对生命的主权抛在一边,仿佛他是一个对人拥有生杀大权的主宰一样。你看他怎么说?当米甸的两个王承认他们杀的人长相跟基甸一样的时候,基甸终于告诉他们了,因为你杀的就是我同胞的弟兄,于是他说,19节:“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你们从前若存留他们的性命,我如今就不杀你们了。”可怕吗?意思是什么?他有权力决定杀谁还是不杀谁,杀谁赦免谁这都在他的一念之间、决策之中,这不就是把自己当神了吗?然后他还想要更进一步地羞辱米甸的两个王,就让他的长子益帖来动手杀米甸的两个王,结果反而自己被羞辱了吧?因为自己的儿子不敢杀,结果他被西巴和撒慕拿羞辱一番,说:“你自己起来杀我们吧!因为人如何,力量也是如何,你别难为自己的儿子。”于是基甸恼羞成怒拔起刀,杀了西巴和撒慕拿,夺获了他们骆驼项上戴的象征王权的月牙圈。这就是基甸。

接着我们还会看到基甸的假冒伪善。大家说第8章出现的基甸更受人民欢迎,还是第6章和第7章出现的基甸更受人民欢迎呢?肯定是第8章啊。第6章第7章出现的基甸得罪全民,对吧?大家拜巴力,虽然他胜过神给的考验,也拆毁巴力的偶像,但是自己好像也非常懦弱,觉得自己很没有能力;然后“这么重要的战役也没有让全民参与,就自个儿随着自己的私欲挑选了三百个人”,百姓会不会这样想?“会。”如果百姓不明白神心意的话是会这么想的。而到了第8章的基甸,那是一个英雄的形象了,对吗?而且也是一个多么能发动群众的形象,所有支派都来参战,都来一起共同分享胜利的果实,大家会不会特别拥护基甸呢?会吧?事实上上帝也确实用基甸把以色列民从奴役了他们七年的米甸人手里解救出来了,所以他得到民心也是自然的,对不对?你看在22节百姓就开始想要拥立基甸做王了,22节,“以色列人对基甸说:‘你既救我们脱离米甸人的手,愿你和你的儿孙管理我们。’”

而基甸的回答是不是再次让我们感觉他特谦卑?你听这话感觉他谦卑,还是听底波拉说“直到我底波拉兴起,做以色列的母”谦卑?哦,这人太骄傲了!是不是?可是底波拉说的是事实,因为上帝确实兴起她带领以色列这个民族的。而此时基甸说的是不是听上去特别的谦卑?“我不管理你们,让耶和华管理你们。”但事实上呢,他心里边想的根本就是篡夺上帝管理百姓的位置,自立为王,因为他们毕竟生活在一个敬拜耶和华这样的国家中,就跟现在生活在教会里的人,人人都能假冒伪善地说几句属灵的话语一样。所以基甸也不例外,虽然他嘴上这样说,但是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要相信人嘴上说的,这个也是我最近在学的,因为教会要发展,确实需要未来有很多领袖兴起,所以这一点也是我特别被上帝提醒的,不要听人怎么说,要好好观察他怎么做,因为他怎么做才真正显明他是什么样的人,人越说得漂亮越要警惕他!这个就是基甸,他说得非常漂亮,可是你看他怎么做?他做的是什么?他就让百姓把所有的战利品里边的金耳环都给他,结果他就搜罗了1700舍客勒的金耳环,此外还有米甸王的月环、耳坠、紫色的衣服——这些都是王权的象征,大家理解吧?然后就用这些金子造了一个金色的以弗得。以弗得是大祭司穿的,代表着神的权柄和同在,而基甸根本就不是利未族,他根本就没有资格做大祭司,然而他竟然私自造了一个以弗得,就供奉在他本城里边了,有不少解经家说或许就放在他自己家里了,然后接受百姓的膜拜。

另外,你看8章结束的时候说到什么?他有多少个儿子?七十个儿子,妻妾成群,这就是当时近东地区王的生活呀,不是君王谁能够有七十个儿子、妻妾成群呢?并且他有一个妾,生了一个儿子叫亚比米勒,在第9章我们就看到亚比米勒带给这民族那么大的灾难,基甸的七十个儿子也全被亚比米勒杀了,所以基甸一生所追求的,他靠着私欲所追求的一切都没有存留。然而亚比米勒的这个名字希伯来语的意思大家明白是什么吗?“我父是王”,所以基甸虽然假意推脱说“我不管理你们,让耶和华管理你们”,但是他内心的自我膨胀,以至于自己想当王的这样的野心是不是就显明出来了?

而我也感到基甸的晚年特别可怜,因为自从7章23节之后,神再没有向他说过话了,神再也没有跟他同在了。而一个没有上帝的同在和神的话语引领的所谓领袖,得是生活在多么焦虑、痛苦、紧张不安的可怜光景之中呢!所以我感觉对于基甸来说,这个以弗得似乎就成为了他过去的一个功劳簿一样,因为再没有神所赐下的新的引领、新的方向了,再没有神所加添的新的能力了,再没有神给的那种真实的活泼的鼓励了,再也没有圣灵充满所显明的神的同在所赋予的真正的权柄了。而基甸靠什么能够带领百姓呢?他若真的想要把百姓牢笼在自己的辖制之下,他只有不断地坐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所以当他看着以弗得的时候,我猜想他越想越觉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是靠着他的伟大带来的,而越随着自己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多么伟大的人,他的生命就进入到越来越黑暗的腐朽和败坏,以至于他从第6章到第7章中我们应该效法的榜样堕落成为第8章中我们人人应该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

而基甸带领以色列民脱离了这堕落的漩涡吗?有没有脱离?没有脱离。虽然因着基甸的英名远播震慑了米甸人,以至于米甸人再也不敢抬头,国中太平了四十年,但是整个民族仍然是在败坏的漩涡里的,因为基甸并没有成功地像他在第6章第7章那样凡事谨慎地倚靠神,因为看见自己的有限和自己的软弱而凡事求问神,每一个决定行在神的心意中,带领百姓去经历神所赐下来的拯救。而如果他真的能够一直持续地活在第6章和第7章所描述的这种生命状态中的话,大家说百姓就脱离这个堕落的漩涡了吗?那才是可以脱离堕落漩涡的开始,然而可悲的是基甸没能这样做,因为他很快就从竭力追求被神使用而堕落成了利用神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整个民族仍然在道德的黑暗漩涡里不断地下坠。虽然四十年中,神因着怜悯他们,没有让外族侵略他们,但当基甸死后,以色列人又开始公开拜巴力行邪淫,于是以色列民又处在神对他们的严酷管教中,而这一轮就是最后一轮的下落跌得更狠,下边是耶弗他来拯救他们,最后是上帝兴起参孙。

我们把基甸从被神使用到利用神来满足私欲简单概括了一下。那我们如何脱离堕落的漩涡呢?我们一定要特别谨慎小心,首先这个警戒是给我的,激励也是给我的,看基甸从被神呼召一直到跟随神带领百姓得胜的过程,我在准备这篇讲道的过程中也多次被圣灵感动,我感到似乎就像现在咱们教会正处在的这个阶段一样,是一个被圣灵所充满、被神所祝福、被圣灵所带领,使我们不断地经历一个又一个为主得门徒这样得胜的过程。所以首先,我们为上帝使用我们而感恩,上帝使用我来带领大家,当然也同样就像当年对以色列民一样,他也兴起我们教会的精兵来与主同工,我们首先都来为上帝呼召我们、装备我们、使用我们向神献上感恩。而当我们清楚地知道这一切都不是因为我们,而是因为那一位爱我们的上帝,我们在为主做工与主同行的过程中,不是我们在为主成就什么,乃是自己在经历神的拯救,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我们就是脱离了这个堕落的漩涡,我们就是在跟随神从荣耀走向更大的荣耀,在这个螺旋式的荣耀的螺旋里面,这是6到7章让我们所看到的。

第8章的警戒首先也是给我的,所以谁也不要以为自己不可能跌倒,因为保罗也说你自以为站得稳的更要警醒,对我而言,我随时都要特别警醒小心,因为任何一个时候只要不警醒不小心,老我就可能抬头,当老我抬头的时候就非常有可能像基甸那样,把寻求个人价值感的满足当成了完成神的心意,对吗?这就是教会败坏的开始。那只要我自己努力地就像约伯那样警醒小心,与我所有的地方立约,与口立约,与眼睛立约,与我的心立约,与我的行动立约,每时每刻倚靠神来省察对上帝所光照出的任何私欲(私欲指的就是任何以自我为中心的念头),哪怕再合理都保持着最高度的警醒,我们的教会就不会落入到那个堕落的漩涡,就会一直处在神的祝福中,从而要进入到更大的荣耀。

这个警戒是不是光是对我呢?是不是基甸在第8章的表现也可以成为我们每个弟兄姐妹的警戒?今天上帝的圣灵大大地激励我们,感动我们,也让我们每个弟兄姐妹都有一颗特别热切地愿意为主做工的心志,我们也在做个人的恩赐测试,也在写每个人在教会里承担的工作岗位说明书,但是我也求主赐给我们每一个弟兄姐妹警醒的心,我们随时都要问自己这个最核心关键的问题——我为什么而做?我真的是因着看见了上帝的伟大、他的工作的伟大,我真的甘愿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他,而且我深知自己的不配,我做主的工作是在经历主给我的救赎,我是倚靠神为了神,也将荣耀归给神了吗?还是我们透过做教会的工作,做所谓的神的工作,这也是某种我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我们有没有想得人的称赞的心?我们有没有想被人高看的心?我们有没有想被别人关注的心?如果我们有的话,我们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悔改。我们的老我都会有的,当你看到上帝把恩赐特别加添给某一个弟兄或者姊妹而并没有加添给自己的时候,是否会有嫉妒的心?这些都是苗头;当你做了非常多,你觉得竭力在为主做工却没有一个人向你表达感谢,你心里边不知道为什么心生出了一丝不满,有没有这个时刻?这些都是苗头。所以,在所有这些苗头刚刚产生的第一瞬间,就让我们靠着神的恩典杀死这个苗头,我们就不会跌入到这个堕落的漩涡,而会脱离这个堕落的漩涡,这就是基甸在第6章到第8章所让我们看到的。

这就是今天我们对士师记1章到12章的一个综览。让我们透过这12章的综览,首先来认识不断堕落的漩涡,当我们认识这个不断堕落的漩涡的时候,求主帮助我们把这样的念头从我们的心里连根拔去,因为当我们不认识这堕落的漩涡的时候,我们常常以为犯罪算不得什么,“我们都是罪人,谁能不犯罪呢?”求主帮助我们,让我们因着认识了这不断堕落的漩涡,让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犯罪的选择——不听神的话语的选择就是开始了一个堕落的循环,而这每一次的循环都会把我们带入一个更深的堕落的光景,以致我们的生命会从败坏进入到更大的败坏。第二个方面,让我们来一起防范不断堕落的漩涡,以色列民之所以从得胜的士师记的开篇进入到了这六次不断堕落的循环,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而我们明白了这三个原因,就会成为今天我们防范自己不进入这堕落漩涡的三个防范措施,第一,就是我们要彻底消灭仇敌;第二,彻底清除偶像;第三,追求被神圣化以抵御被世界同化。第三个方面,我们要脱离不断堕落的漩涡,透过我们展开基甸在6章到第8章的表现,让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真正能够脱离开不断堕落的漩涡的关键之所在,就在于我们真正的来把我们的生命奉献给这一位拣选了我们、呼召了我们、也正在使用我们的上帝,我们要竭力去追求被上帝使用,我们也要极力地极尽小心地警醒祷告来警戒自己,千万不要落入到想要利用神去满足自己私欲的这种堕落的基甸生命的光景,如此,我们才能够脱离不断堕落的漩涡。

所以求主借着今天的讲道来光照我们,来感动我们,来激励我们,也来警戒我们,让我们都一同认识、防范、脱离堕落的漩涡,以使我们的教会可以越来越充满上帝的同在和荣耀,以使我们在主的国度中可以被主越来越多地使用,拓展越来越广阔的疆界,在这弯曲悖谬末后的世代,可以同心为主赢得越来越多的灵魂。愿主祝福大家!

2018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