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牧师答疑解惑——《罗马书》

“bible study Q&A”的图片搜索结果

宋燕红 牧师

Q1:怎么才能使老我死掉呢?  

A不要理会任何老我的想法和心意(不体贴肉体),训练自己体贴神的心意,任何“我想、我要、我觉得….”这样的念头一出现马上把它钉死,代之以“主怎么想,主要怎么做,主怎样认为,主认为我怎样做会更好……”我们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们,乃是基督在我们里面活。所以我们是主的器皿,我们想什么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主怎么想,主要我们怎么做。谦卑的真正含义也是老我死透,不会想到自己而不是小看自己,依靠主活出被主道掌管和引导的人生。

Q2:罗马书91415节说:“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难道神有什么不公平吗?断乎没有!因他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觉得有矛盾,怎么理解呢?

A您的问题涉及到应该如何解读圣经的问题,所以大家都来重温一下“以神的目的来读经”这个读经原则。圣经是神所默示的,“句句都是炼净的”,自然不可能有任何矛盾之处,但我们如果将神在不同处境中面对不同对象为解决不同的问题所说的话从上下文中抽出来,就会形成我们以为的自相矛盾的说法。

您提出的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将保罗所说的“因信称义”不是“因行为称义”和雅各所说的“因行为称义”看为神话语中的矛盾是另一典型的例子。这就仿佛某天孩子在努力学习后,妈妈鼓励他:“去找小朋友们玩儿个痛快吧!”,另一天当孩子在考试前都不能安心学习却总想着找小朋友玩儿时,妈妈批评他说:“不许去找小朋友们玩儿!”我们不能说:“这个妈妈说的话自相矛盾,她既说‘去找小朋友们玩儿个痛快吧!’又说‘不许去找小朋友们玩儿!’,那到底是让不让孩子去找小朋友们玩儿呀?”

在我们解读圣经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圣经的写作目的读经,圣经帮助我们敬畏神、顺服神、教导我们、归正我们,使我们可以行在神所喜悦的义路上。圣经每一卷书都是在特定的处境下,面对特定的神的百姓,为归正他们特定的问题写成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将经文抽离出它们特定的背景再将它们重组,而是当我们想到任何经文的时候,都要把它放回上下文,看看神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在我们教会初信栽培第一课我就会帮助新受洗的弟兄姐妹们学习如何按照神的目的读圣经,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您提到的罗马书9章14到15节说:“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难道神有什么不公平吗?断乎没有!因他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神藉保罗默示这段经文的目的就是要归正人的一种错误:认为神拣选某些人得救没拣选其他人得救是不公平的。神归正人错误的观念,让人明白神拣选人得救是依据神怜悯恩慈的属性,不是依据他公义的属性。所以,如果我们有认为神的拣选不公平的想法,圣灵就会用神的话光照我们的罪,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犯了论断神的罪,就要立即悔改。但我们的罪性会让我们偏离神的目的读经,比如当我们读到罗马书9章14到15节时,我们的罪性会让我们心生诸如此类的想法:“既然人得救不得救全是靠神的怜悯和恩典,我现在不信神责任不在我而是在神,因为神没怜悯我。”这就偏离了神默示这两节经文的目的了。

您所提到的看似矛盾的所有不同出处的经文您都要像我刚才处理罗马书9章14到15节一样,将它们一一放回它们所属经卷的上下文,按照那卷特定书卷中神默示这节经文的目的解读。比如您把彼得后书3章9节放回到彼得后书3章的上下文,看看这节经文要归正当时信徒的什么问题。神要解决的仍然是人们对神属性的误解,当时人们的错误就是以为审判没有马上降临说明神在“耽延”他的审判,这节经文给人的归正就是神不是“耽延”而是给人悔改的机会,因为神不喜悦恶人灭亡而喜悦恶人悔改(这是从旧约到新约一致的原则)。把握住这个读经原则,我们就不会犯将“句句炼净的”圣经当成有矛盾的错误了。

所以,“去找小朋友们玩儿个痛快吧!”和“不许去找小朋友们玩儿!”之间没有丝毫矛盾,它们看似矛盾,是因为这两句话是同一位爱孩子的妈妈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对孩子说的。求神继续施恩帮助我们,让我们严格按照神的目的来解读圣经应用圣经,以使圣经可以真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出神默示圣经的目的——“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提后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