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有目标有定向的进取人生——《哥林多前书》8-10章

宋燕红 牧师

主日讲道文字稿:

前言

弟兄姐妹主日平安。我们以前每次讲道之前都是要背诵一段圣经,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背过了,今天,我们在开始讲道之前先一起同声地背诵一下提摩太后书的3章15到17节,好吗?这段经文是我们教会自从慕道班开始就不断背诵的一段经文,让我们再重温这一段经文,来,预备开始:“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也求主帮助我们,让我们不断地把这句话铭记在内心,然后也不断地默想这句话,让我们不断地体会到圣经的宝贵。

为什么我们在继续学哥林多前书之前要再重新地背诵一下这段经文呢?因为今天呢,我们要讲这一部分内容了,就是哥林多前书的第四个大部分保罗回答哥林多教会给保罗写的书信里所提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讲到第二个问题了,就是关于是否吃祭过偶像的肉的问题。信徒能否吃祭过偶像的肉,大家有没有感觉这个问题听上去似乎跟我们很不相关,对吗?不像上次我们所讨论的“关于婚姻的问题”那样让弟兄姐妹会感受到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先来再背诵一下提摩太后书的3章15到17节,让我们再记住“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今天,我们就来看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的8到10章,他来回答哥林多教会所问的“是否可以吃祭偶像的肉”的这个问题到底跟我们有什么关联,怎么会造就我们、预备我们行各样的善事。

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入到8到10章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有三章的经文,我们会以综览的方式来讲道。昨天我也让大家复习了这三章的经文,是吧?当我们进入到8、9、10三章经文的时候,大家在读的过程中看到了它内容的和谐统一性了吗?还是似乎感觉没什么统一性,保罗一会儿说祭偶像的肉,一会儿又说他自己怎么是使徒,多么有权柄,应该被教会供养,然后又说起了以色列人倒毙旷野,大家感到它里边有什么内在的关联性了吗?我们先来看它的结构,如果仔细分析,大家会发现8章到10章又是一个非常清楚的汉堡包式的结构,所以我们说过每一个汉堡包结构出现的时候,作者都无一例外地想突出中间夹着的这一部分内容的含义。

我们来看这个汉堡包的内容,首先外边的两层,保罗是不是以回答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所问的是否可以吃祭过偶像的肉开始的?对吗?整个第8章都是在回答这个问题;那我们看整个第10章是不是也结束在这个问题上?保罗在10章的14到11章的1节,是以总结回答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关于是否可以吃祭过偶像肉的问题来做结束的,是吧?接着里面也是两层,对吧?保罗在回答信徒所问的是否可以吃祭过偶像的肉的问题的时候,既给了他们具体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指导,也给了他们要用爱心约束自己的自由的原则,并且保罗用自己作为生命的榜样,保罗跟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讲,我就是用爱来约束权利和自由的典范,你们效法我就可以;那整个倒毙旷野的那一代以色列人呢?就是哥林多信徒应该汲取的教训,因为整个倒毙矿野的那一代以色列人,他们就因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滥用自己的自由,非但没有进入到迦南美地而倒毙了旷野,得到了一个可悲的被神弃绝而死亡的下场,所以保罗就让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以以色列民为警戒,要汲取他们失败的教训。那整个夹在这个汉堡包结构中间的是什么呢?就是保罗要让哥林多的信徒,当然也是要让今天的我们活出一个有目标、有定向的、积极进取的、竭力与主同行的人生。

我们看到8章到10章的这个汉堡包结构了,所以我们今天的讲道就用这个汉堡包的层次关系从三个部分来讲解8章到10章的内容。我们先讲第一层,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讲道不会是从8章1节一直到11章的1节按次序讲,而是按照这个结构讲,所以第一个部分我们会看保罗是如何回答是否吃祭过偶像的肉的问题,我们把8章和10章的14节到11章的1节放在一起讲;那第二部分呢,我们就来看保罗的榜样和以色列民的教训;最后我们看保罗要让我们活出一个怎样的有目标、有方向、积极进取的人生。

是否可以吃祭过偶像的肉?(8章,10:14-11:1)

我们下面就进入到第一个部分——到底是否应该吃祭过偶像的肉?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听起来感觉到奇怪吗?好像与我们生活很不相关,但是对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来说,却是他们每天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一个切实的问题。因为我们学过哥林多的历史背景,我们还记得哥林多这个城市里边偶像林立、庙宇林立吗?偶像是各式各样的,就是哥林多人敬拜的偶像是五花八门的,对吗?所以他们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献祭的活动在进行。在偶像的庙宇里边,哥林多人会把大量的祭牲杀了,献给他们所敬拜的偶像,那这些献了祭的祭牲的肉,只有一小部分归祭司,大部分又流入市场了,就是在市场上出售,因为偶像太多了,祭偶像的肉也就太多,对当时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来说,他们分辨不出来他们吃的这个肉到底是不是祭过偶像的,也就是说到底能不能吃这个祭偶像的肉呢?就产生了很多的问题。

1、三种场合

如果我们读8章到10章,你会看到保罗提到了三种他们有可能吃到祭偶像的肉的情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第一种情景呢,就是在偶像的庙里边的宴席。因为拜偶像当时在哥林多是一个非常流行的风俗习惯,就仿佛今天你到了顺德呀或者台南,对吧?你会看到拜偶像是风行的。那在这个拜偶像的文化里边,在偶像的庙里献祭、摆宴是当时人们非常通行的一个社交活动。所以很多的考古文献就发现当时的一些书信残片,我就把它现代化的来讲了,比如说我的弟弟宋燕兵,他不信主对吧?他给丽鸿发的请柬上会写:“今天宋燕兵邀请丽鸿到神灵关公的庙里边参加我们商业人士欢聚的盛宴。” 比如说丽鸿也是商业人士,商业精英,她可不可以去参加这个宴会呢?因为这样的宴会举办的次数是非常多的,如果你不参与这样的宴会,你基本上就和整个不信的世界的社交断绝关系了,你就没有办法与人交往,像我们今天说的就是你没有人脉关系了,你在社会上就没法生存了,如果用人软弱的眼光来看的话。这是不是一个可以吃到祭偶像的肉的场合呀?

另一种场合呢?就是在市场上卖的肉,分不清是不是祭过偶像的,可能绝大多数都是祭过偶像的,那对当时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来说,这个他们能不能吃?他们是不是需要区分呢?问清楚这个肉的来历,只有没有拜过偶像的肉才可以吃呢?这是不是一个情形?所以在市场上买的肉,也有可能让他们吃到祭过偶像的肉。还有另一类的情况,就是保罗提到,如果有不信主的人邀请你到他的家里去赴宴,是不是也有可能吃到祭偶像的肉呢?所以,在8章到10章里面,保罗让我们看到了这三种不同的场合。

2、两类信徒

在8章到10章的里边,你是不是看到哥林多教会有两类的信徒呢?我们可以记得有三类的场合,两类的信徒。哪两类的信徒呢?一类说可以吃,一类说不可以吃,对吧?那我们看看8章的4到7节这几节经文里边,保罗就用非常简练的语言给我们勾勒出来这两类信徒的存在了,我们一起来读,好吗?来,预备开始:

4论到吃祭偶像之物,我们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么。也知道神只有一位,再没有别的神。5虽有称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许多的神,许多的主。6然而我们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他,我们也归于他。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借着他有的,我们也是借着他有的。7但人不都有这等知识。有人到如今因拜惯了偶像,就以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们的良心既然软弱,也就污秽了。

这是两类什么样的信徒呢?大家先说他们谁的神学观点、神学知识是正确的?“可以吃的。”是可以吃的对吗?认为可以吃的这一类信徒,他们认为这偶像算什么呢?偶像是不是不算什么?我们读圣经看到上帝都常常地揭露偶像的本质,揭露人拜偶像的愚拙,你看以赛亚书里边也常常描述说偶像是什么?无非是一个木头,是吧?被人从一棵树上锯下来,有一部分盖房子了,一部分烧火了,剩下一部分雕刻成偶像,结果人就拜这个偶像,这是多么的愚蠢。所以偶像完全算不得什么,而上帝只有一位,他是天地万有的创造者,是我们生命的主宰,所以偶像完全都是虚无的。尽管在罗马和希腊的社会里边,他们造出各种各样的假神,但是这一类有知识的基督徒认为那些都是虚无,对吗?因为神只有一位,我们就是一位神,神大过一切人所拜的这个人手所造的假神。所以他们认为“没有关系,尽管吃”,对吗?所以我就尽管吃。

那另一类的信徒是怎么认为呢?他们是从什么背景里出来的?他们以前就是拜偶像的,比如说这个肉就是他们献给他们心里边的偶像的,比如说今天这块肉就是献给关公的,而我以前的整个生活背景是从异教出来的,所以我一看到这个祭偶像的肉,立刻想到的当然就是我拜过的那个假神,我再吃祭过偶像的肉时就感觉是在犯罪。

大家说这是两类什么信徒呢?一类可以说保罗在罗马书14章和15章也讨论过类似的问题,在那儿保罗称一类是坚固的弟兄,一类是软弱的弟兄,这个软弱和坚固跟我们理解的恰恰相反,很多时候我们会以为对生活特别保守的那个信徒是坚固的;而比较开放的,觉得我什么都能做的似乎是软弱的。但是保罗在这个哥林多前书8到10章和罗马书的14到15章里边所说的恰恰相反,其实坚固的是一些比较开放的信徒,而软弱的是比较保守的信徒。

3、今日我们所面临的“是否可以吃祭过偶像的肉”的问题

那这一类的问题今天还存在吗?我们今天还有说“基督徒能不能吃祭过偶像的肉”的问题吗?有吗?“有。”个别的情况下也会有,因为我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就看这些拜偶像的城市,你比如说咱们要去台南旅游的话,也有可能你赶上了一个什么节庆的时候,他们当地的一个风俗就在这庙里边祭拜偶像,然后大摆宴席,邀请所有的村子里边镇里边的人都来参加这个宴席,来赴宴,那我们是否可以去呢?这是一个直接的可以应用保罗在哥林多前书8到10章里边回答哥林多信徒的问题——你们是否可以吃祭过偶像的肉?我们今天可以直接应用吧?对吗?

那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今天涉及到的问题不是这样直接的“是否可以吃祭过偶像的肉”的问题,那今天我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呢?大家想想啊,贡献几个问题,就是说圣经没有明说那个是犯罪,但是有些基督徒就认为不,我那样做就是犯罪。比如说我这次跟董津涛回加拿大,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回来之前呢,天天他不是老租房子也特别麻烦嘛,所以我们就在他大学的对面离他学校特别近的地方给他买了一个学生公寓,我想等交房他就可以住。但是天天坚决不住,大家知道为什么吗?他说那公寓太豪华了,他住在里边感觉有罪恶感,他说我们教会里边青年团契的其他弟兄姐妹都比我穷,如果我住这儿我就觉得有罪恶感,他就坚决不住,自个儿租房子去住,那这是不是一个问题?在别人看来好像是太豪华,可我没觉得多豪华呀,但是天天就觉得这太豪华了,他说:“如果我住在里边,你们想想我们青年团契的带领人Strong他也是二十多岁,虽然他妈妈爸爸生活得特别好,但是他开着一辆特破的车,他住的环境也特破,你说他要给我送回来,我多丢脸啊!”所以为什么又回去一趟,就是还得办这些手续什么的,就特别麻烦。总之天天不会住,他认为这是犯罪,大家觉得吗?那我不觉得是犯罪,所以,这是不是就是一个争议性的话题?圣经没有明说的,对吧?

还有可能有什么问题呢?比如说穿衣服,原来我们教会有一个特别保守的姊妹,她就坚决认为绝对不能够穿不过膝盖的裙子,我呢通常都穿过膝盖的裙子,倒不是因为保守,是想要遮蔽我腿不直的缺点,结果有一次就没太留意,因为时间匆忙随便弄了一个裙子,结果就到了膝盖以上,我们那个姊妹就非常严肃地告诫我说:“你这样会对弟兄造成试探的。”所以,这是不是又是一个今天我们会遇到的问题?还有什么问题呢?比如说我们常常问的:“清明节要来了,我们家里的人都不信主,他们都要到墓地去上坟,去烧纸,我们是不是可以去呢?”是吧?我们是不是可以跳拉丁舞,是吧?这拉丁舞男女接触有点太近了吧?可不可以?有些人就说不,这绝对是构成试探,就是要远避;有些人觉得没有问题啊,因为我在跳舞的时候就感觉是在荣耀神,就像Arin speedo说的:“上帝给了我跑步的天赋,当我跑步的时候我就感觉我在荣耀神了。”像文君,她在跳舞的时候就感觉在荣耀神,对吧?每一个人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们基督徒可以炒股票吗?可以炒房子吗?可以练气功吗?可以练瑜伽吗?可以化妆吗?可以看电影吗?大家可能看到后边那两个问题觉得很奇怪啊,“哇,还有人有这样的问题。”这是真的,因为我们原来都遇到过,也是我们那个保守的姊妹,她电影也是不看的,原来我们就曾经在这样一个特别的环境里,我记得有一次美国的一个牧师来给我们做培训,他就说起了一个什么新闻,当他看到我们坐在下边的人都茫然不知所云,就说:“唉,你们没看新闻吗?”我们很多的姊妹都特别自豪地摇着头说:“我们从来不看电视。”

所以,这些就是今天我们在教会中所面临的问题,大家看到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态度,是否跟哥林多教会当时所面临的问题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呢?而信徒也分了两类吧?一类是什么?开放的,一类是保守的。所以,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的去面对这些问题?在这些非原则的问题上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我们就来看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的8到10章给了我们怎样的劝勉和答案,好吗?

4、保罗的回答

我们看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的8到10章里边,首先他针对当时哥林多信徒会面临的吃祭偶像的肉的三种场合来区别对待,给予了不同的具体指导。第一类情况也就是去庙里赴宴,可以吗?我们读了8章到10章了是吧?可以不可以?可以吗?保罗说不可以。让我们挺诧异的,是吧?保罗为什么说不可以?你看在10章的14到22节这一段经文里面,保罗一开始就说:“我所亲爱的弟兄啊,你们要逃避拜偶像的事。”为什么呢?为什么到偶像的庙里边去赴宴保罗禁止呢?这种吃祭过偶像的肉的情况保罗禁止呢?保罗用了圣餐、也用了旧约当人们献祭的时候吃祭物就有份于这整个献祭所代表的含义这两个例子来给我们说明,对吗?怎么说明的?保罗的意思是针对那些开放的基督徒说的,因为对这些开放的基督徒而言,他们认为在祭偶像的庙里边吃饭可以吗?他们说是可以的,没有什么不可以,因为偶像算什么,即便是这个肉献给偶像算什么,因为偶像本身也算不得什么,所以吃这个祭偶像的肉当然算不得什么,何必因为这样的细枝末节的事情而影响我进入到这个社会群体,可能还影响我给别人传福音了呢,对吧?所以我应该去赴宴,所以当丽鸿接到我弟弟的邀请的时候,她就应该去赴这个庙里的宴席,因为你也得接触这个商业精英啊,你也得在事业上追求成功啊。

但是保罗说不可以,保罗说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偶像算什么不算什么的问题,而是在于这个敬拜本身所代表的含义。比如保罗就引用了圣餐的例子,我们每一次领圣餐的时候,所读的那段经文,其实是从这儿出来的,保罗说我们领圣餐的时候,你看耶稣基督他是为我们献上的赎罪祭,对吧?所以这个饼和这个杯就代表了献给神的代替我们死的那个赎罪祭的祭肉和血,对不对?是这个饼有什么魔法?是这个葡萄汁有什么魔法吗?不是,但是因着这样的一个敬拜的属灵的含义,当我们吃这个饼喝这个杯的时候,就像耶稣说的,就是在吃主的肉,喝主的血,我们就有份于主设立这个圣餐所赋予圣餐的一切属灵的意义,我们就可以经历神透过圣餐要给我们的救赎的恩典。所以我们可以轻忽主的饼和主的杯吗?“不可以。”所以在圣餐的时候,虽然它是饼,一块简单的饼而已,是小小的一杯葡萄汁而已,但是因为我们是在守圣餐,它的意义就改变了。这个血代表的是什么?是基督的宝血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流的,我们可以把主的血倒了吗?不行,因为那就是践踏主的宝血。所以这就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属灵的含义,而这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吗?不是,因为主是真实存在的,主的圣灵在借着圣餐确实运行在我们中间,借着圣餐来祝福我们,来救赎我们,来让我们经历在圣餐里边神借着圣餐所要赋予我们的一切的恩典,大家能明白吗?所以饼是一个普通的饼,对吧?葡萄汁也确实是一个普通的葡萄汁,但是因着在圣餐里边它就改变了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饼和葡萄汁了。

保罗接着又用下一个例子就是旧约的献祭制度来说明,比如说在旧约的时候,我如果有感恩的事情,我献上一只牛做平安祭,或者献上一只羊做平安祭,我们大家都是分领这个肉的,当我们分领这个肉的时候,这个意义不是仅仅停留在我吃了一块儿肉,意义是什么?是我在参与整个的敬拜,然后整个的祭物、祭祀以及整个敬拜的制度所代表的一切的含义就都被我领受到了。于是保罗就说,异教的敬拜是一样的,虽然偶像算不得什么,无非是木头、是金子、银子、石头所雕刻的东西而已,但是敬拜的人他却是在敬拜天上的邪灵。这个属灵的含义已经非常清楚了,我们还去吃这些敬拜偶像的祭物,就好像是说我们在这儿拜关公呢,或者说我们在这儿拜菩萨呢,我们还去吃这个拜他的肉,这就不仅仅是一块儿肉的问题了,而是我们就积极地参与了这个偶像的敬拜活动。所以保罗说这种情况就不可以,如果说这个宴会是明确的在庙里举行的,基督徒不可以参加。

第二种情况呢,就是在街上买的肉,保罗说可以吃吗?“可以。”需要分辨是不是祭过偶像的吗?保罗说不用。在10章25到26节,有圣经的我们可以一起读一下,保罗说:“凡市上所卖的,你们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什么意思呢?市场上卖的肉很有可能是拜过偶像的,但是保罗的意思是说:上帝没有给我们良心这样的责任,要让我们负责分辨哪些是拜过偶像的哪些是没有拜过的,只能吃没有拜过偶像的肉。因为世界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这肉也是神所赋予我们的,即便他拜过偶像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没有参与拜偶像的活动,所以我们尽管可以吃。

那第三种情景呢?就是10章 27到28节里面保罗所说的——如果有不信主的人邀请教会的弟兄姐妹去他家里赴席。如果是有一个不信的外邦人邀请犹太人到他家里赴席,在犹太教里,犹太的拉比会允许犹太人到外邦人家里赴席吗?是不允许的,犹太的拉比肯定就直接地教导:如果有外邦人请你们去他家里赴宴就要坚决拒绝。但是基督徒却不同,所以你看保罗的这个教导对于犹太人来说是多么富有颠覆性!我们一起来看这第三种情形就是赴宴,如果说我们有不信主的人邀请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去他家里赴宴,保罗说让他们去吗?保罗说如果你们愿意去就去,这个不是硬性规定的;如果去的话宴席摆上来了,有肉是吧?那怎么处理?“只管吃。”对,保罗说只管吃;但是呢,如果有跟你一块儿去赴宴的其他的基督徒提出了质疑说:“唉,这个是不是祭过偶像的肉呢?”你就不吃。

看到这儿,我们看到保罗给出这三种情形的具体指导了,是吧?那保罗在第8章一直到第10章这一大部分中,他不仅是给了他们具体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带出了一个原则,是什么原则?是用爱心约束权利和自由的原则。这一点儿我特别琢磨了一下,因为这个跟罗马书的14章保罗在谈到这种非原则的问题处理的时候的侧重点很明显不一样,在罗马书14章保罗所提到的一个应用在这儿没有提到,大家有留意是什么吗?你看两类的基督徒吧?一类是保守的,一类是开放的,对吧?所以保守的会容易对开放的怎么样?就是判断他们犯罪,是吧?然后这个开放的呢?也会看不起这个保守的,认为他们太拘谨,所以他们会彼此论断,是吧?你看在罗马书14章,保罗的劝勉同样是给这两方面的人的,对于保守的信徒保罗的劝勉是什么?22节保罗说:“你有信心,就当在神面前守着。人在自己以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责,就有福了。”意思是什么?你自己别吃就完了,你别老要求别人,你不要论断别人,不要要求别人,所以不要彼此论断;而对这些比较开放的基督徒呢?保罗的劝勉是什么?就跟在哥林多前书这儿的劝勉基本上是一样的。

“唉,为什么在给哥林多教会的这封书信里边,保罗没有向那些保守的信徒说话?”“因为他们都比较开放。”对,所以我们就发现新约书信是不是都针对具体的情况具体的教会而写的?因为哥林多教会很明显不是同时存在这两方面的问题,他们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是他们特别开放的这些信徒有一种要滥用自己的自由践踏别人的自由的倾向。所以,很明显保守的信徒在哥林多教会是没有市场的,用不着保罗劝勉他们“你别拿你的标准强加给别人”,他们哪有机会强加给别人啊!他们自己整天的就被良心谴责,认为自己犯罪了,然后认为自己怎么不能够像那些开放的信徒那样的大口吃肉呢?“我这儿是有大问题了。”他们是处在这样的光景中的。 所以说,如果对我们今天的教会而言,那就看我们处在生命的哪一个光景中,容易偏向哪一方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开放的信徒都是放纵情欲的,对吧?但是确实比较开放的信徒会受到滥用自由、放纵情欲的试探,对吧?也不是说所有保守的信徒都是律法主义者,但是确实比较保守的信徒会受到律法主义者的试探的影响,有这种性格上的倾向,所以我们就一定要看自己是偏向哪一方,然后再去应用神的话,因为我们是讲哥林多前书,当然就不涉及劝勉那些保守的弟兄姐妹了,因为哥林多教会信徒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滥用自由、放纵自由的问题。

所以,当我们看到保罗给了三个场合的具体的指导,自始至终贯穿着要用爱心约束权力和自由的这样的一个原则,看到吗?我们一起来读一下8章的1到3节,来,预备开始:“论到祭偶像之物,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若有人爱神,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你看在8章的一开篇保罗就提出了爱的原则,对吗?而且他说:“论到祭偶像之物,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保罗这儿是在反对知识吗?“不是。”他反对的是什么?他反对的是没有爱心的知识,因为没有爱心的知识再多也是造就不了人的,所以保罗说的非常的绝对,就是唯有爱心能造就人,大家能认同吗?“能。”你说,对哥林多教会这些坚固的信徒而言,他们的确有非常正确的神学的认识,就是他们对“偶像是什么的这个本质”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他们对“独一的真神”的认识也非常的正确,对吧?但是保罗说他们的问题在哪儿呢?他们用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造就软弱的弟兄姐妹,而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用自己的知识呢?是瞧不起人、自高自大,并且要用这样的心态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我教导你圣经的知识让你看到你可没有权力来干涉我。”所以,保罗说这样的一个知识是会特别拆毁人的,而惟有爱心能造就人。

我们看从8章一直看到16章这第四大部分,你都会看到保罗所强调的爱的原则,大家还记得哥林多前书13章,我们就读到了保罗的“爱的颂歌”吗?那里边怎么说?就让我们看到了知识没有爱是多么的无用和无力啊。保罗说:“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都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林前13:1-8a)

因为我们教会的弟兄姐妹都特别有知识,所以昨天我在准备这篇讲道的时候,我也感到生命极大的感动,就是要让我们每一个弟兄姐妹要追求在主里的爱,寻求上帝赐给我们属天的爱,让我们在彼此的关系中更多地来活出神那样舍己的爱。因为我们单单有知识若没有爱,我们就不能够赢得任何的灵魂,也不能够被主所用,也是鸣的锣、响的钹;我们如果有奉献的精神,哪怕我们把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主,都捐献给了穷人,我们也把自己身体都焚烧了,但是我们没有爱,保罗说仍然是与我们无益。保罗在第8章整个这一部分的开篇1到3节,就为哥林多信徒立下了爱的原则,所以很多的问题上我们都是有自由的,我有自由享受我要过的任何的生活,因为我不是犯罪,这是上帝所赐给我的,但是如果我这样的自由让别人感受到内心的不安,我就应该约束我这样的自由。

我们看保罗在接下来的经文里边又告诉我们什么,因为很有可能那个特别强调知识的弟兄姐妹会说:“我们应该教导不吃祭偶像的肉的这些弟兄姐妹,让他们明白吃祭偶像的肉是没问题的。”对吧?我们是不是会有这样的倾向呢?比如说在加拿大的时候,我就做了这样的尝试教导天天:“这是没问题的,你不用这么麻烦,住这个公寓是没问题的,这是神允许的。”但是神让我们这样做吗?“不让。”为什么?你看在8章的8节保罗说什么?他说:“其实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们。因为我们不吃也无损,吃也无益。”我们用不着浪费时间在这些事情上去教导别人,如果一个人担心吃了祭偶像的肉会犯罪,他为了这个缘故宁可不吃肉了,就吃素食,我们花了很多精力把他改变过来了,终于让他吃肉了,保罗的意思是说:“这对他没有什么造就,因为他吃也无损,上帝不会因为他吃了肉就奖赏他,也不会因为他不吃肉就认为他受了亏损,那我们何必在这样的事情上浪费精力和时间呢?”

你看保罗给这些坚固的弟兄姐妹的劝勉一直是这样,所以我们一定要谨慎,唯恐我们这自由竟成了那软弱之人的绊脚石。怎么会成为软弱之人的绊脚石呢?就是他看你这么强势地说吃这个祭偶像的肉没问题,他或许就跟着你吃了,可是他心里可真不觉得没问题呀,然后他受到良心的责备,因为他做了他的良心认为不对的事情,这个就是我们让弟兄跌倒,让弟兄犯罪了。所以保罗就给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一个爱的原则的要求:“食物若叫我的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这就是爱的原则。

所以保罗在接下来的10章结尾部分的总结里面又这样的高度的概括,10章的23到24节,我们一起读,保罗如此说:“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无论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处,乃要求别人的益处。”10章的31到11章的1节:“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神的教会,你们都不要使他跌倒。就好像我凡事都叫众人喜欢,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

好,那保罗给哥林多教会的人所提出来的是否可以吃祭过偶像的肉的这个问题的回答,大家清楚了吗?“清楚了。”所以保罗既针对他们的三个处境给了具体的指导,也给了一个用爱心来约束自由的原则,那今天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应当怎样应用呢?直接应用,保罗给哥林多教会信徒的劝勉就是给我们今天的劝勉,所以我们第一个回应就是我们要顺服保罗的教导。保罗说不可以到偶像的庙里赴宴,今天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绝对不可以参与任何拜偶像的行为,对吧?这是一个原则;然后呢,只要不是在参与拜偶像的这个行动,那在一切非原则的问题上我们都是有自由的,但是要用爱心来约束自己的自由。

我们举个具体的例子吧,大家想知道什么例子?我们一块儿来看看怎么用保罗具体的指导再加上用爱心约束自由的这个原则来应用。“清明节去上坟扫墓。”那就看这个扫墓,大家说这个扫墓是在拜偶像吗?不是,一切都是在纪念亲人,那我们可以去吗?当然可以去。那我们可以烧纸吗?“不能。”那就要看大家烧纸代表的是什么?是不是认为有鬼,对吧?然后我就把这个献给鬼了,那我们参与的是不是就跟你到偶像的庙里吃肉是一样的了?所以就不能烧纸,对吧?那对其它一切的关乎非原则的问题上,是不是我们就用爱心来约束自由啊?是吧?比如说对原来我们那个保守的姊妹,跟她在一起我就尽量穿裤子,如果我们的小孩在一起,我们就不去看电影,那也可以有很多享受啊,并不是说这就是犯罪,因为人的个性确实有千变万化,有特别不同的,我们就可以去公园啊去大自然,这也同样是可以放松和享受的,为什么一定要去看电影呢?大家明白吗?这就是我们用爱心来约束自己的自由。

那用爱心约束自由,大家说容易吗?“不容易。”很不容易,因为你常常就感觉到自己被自己受到了限制,我肯定是属于这类开放型的坚固的姊妹,所以我特别清楚地知道我是在很多的时候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把对方说服了,让她跟我一块儿看电影去,也不错嘛。但是,按照神的要求去做,我就要约束我的自由,这是非常困难的。保罗知道这个不容易,所以保罗不是在这儿站着说话不腰疼,保罗就直接把自己放在哥林多教会信徒面前,让他们看到保罗自己就是一个因着爱而最大程度约束自己的自由和权利的使徒,所以信徒们当效法他;而另一方面呢,又有以色列人失败的教训。所以我们接下来就看第二个部分保罗的榜样和以色列民的教训。

保罗的榜样(9:1-23)及以色列民的教训 (10:1-13)

1、保罗的榜样

我们看保罗首先给哥林多教会的信徒陈明,他是如何为了福音的益处而主动地放弃了他有权柄要求哥林多信徒在金钱上来供养他的权柄。我们就综览这一段的经文,大家会看到保罗首先在1节到第2节十分有力地辩护了他作为蒙神呼召的使徒的这个职分,保罗给了两个证据证明他是使徒。给了什么证据?一个就是他见过复活的主,第二个证据是什么?第二个证据就是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这是什么意思?因为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他们听从保罗的敌人的蛊惑,他们甚至也开始怀疑保罗是不是使徒,所以保罗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们否定我是使徒,其实连同着就否认了你们自己的重生得救,因为你们是神借着我传福音重生所结的果实,也是我借着真道养育你们而长大的,如果你们认为我不是使徒,那你们就不是基督徒。很显然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没有人认为自己不是基督徒,所以保罗就反证——你们就是我是使徒的明证。大家说保罗的书信是不是特别有说服力啊?“是的。”

那保罗这样证明自己是使徒的目的是什么?“为了他们听他的劝告。”对,为了他们听他的劝告,并且为了下一步他要连着用五个证据来证明自己拥有要求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在金钱上供养自己的权柄。保罗怎么用这五个证据呢?首先保罗用的是当时教会的惯例,他用了三个连续的反问句是吧?保罗说:“有谁传福音不是靠着福音养生啊?难道说只有我没有权柄,像其他的使徒一样娶了信主的妻子带着到处去宣教、旅行、做神的工作而由教会供养呢?就像其他的使徒一样,就像彼得一样,就像主耶稣的弟弟雅各一样?”大家看到吗?还有保罗第三个反问句说:“难道只有我和巴拿巴没有权柄不做工吗?”保罗在宣教的过程中一直是立定心志不拿教会的奉献,不是说不让教会奉献支持神的工作,他个人不拿哥林多教会的奉献,为什么呢?因为他说他要让他们免费听到福音,所以保罗和巴拿巴还有他的同工就一直需要一边工作一边传道,所以保罗说难道只有我们没有权柄不做工来靠教会的供养吗?所以保罗给的第一个证据就说他有权柄要求教会供养他,给的就是当时教会的惯例,对吧?

接下来保罗又给了三个社会公理,对不对?保罗说什么?“有谁当兵自备粮饷呢?有谁栽葡萄园不吃园里的果子呢?有谁牧养牛羊不吃牛羊的奶呢?”(林前9:7)三个吧?接下来保罗又诉诸摩西的律法,因为在律法中也规定连牛神都顾念啊,连干活的牛神都不让他饿着,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林前9:9)不让它吃,意味着要敞开牛的嘴,让它一边压场一边可以吃它压场的谷子,所以保罗说神的心意是什么?神连牛都顾念,当然神也顾念我们,让我们靠着福音养生,靠着传道养生。再接下来保罗又给了做工要得工价的原则,是吧?最后保罗又用在旧约的献祭制度里边祭司就是靠着祭物来供养的,来说明神早就预定了传道人是要靠教会来供养的。

所以,保罗可以说像连珠炮一样地连发了五发来论证他有权柄要求教会供养他的论据,而且连续用的都是反问句来加强他论证的力度。保罗为什么要论证他这个权柄?是要让哥林多信徒给他钱吗?“不是。”“你们要供养我”,是为了让他们效仿自己,因为保罗在最基本的权利上他都不坚持,为着福音的缘故。所以现在保罗要求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为着爱的缘故稍微约束一下自己吃肉的自由,保罗说这有何难呢?对吗?大家看保罗所说的他是如何为了福音的缘故放弃了自己要求教会供养的权柄。第12节他说:“然而,我们没有用过这权柄,倒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而保罗主动的放下他要求教会在金钱上供养他的权柄,因为保罗在他的心愿中有更高的对权柄的认识,他认为他不让人花钱就能够免费听到福音是神给他的最大的权柄。

所以保罗也让我们效法他,每一次当我准备讲道的时候,我都是最直接地要效法保罗的,所以我也不让大家来供养我,我也在神的面前立定心志,就是让大家能够不花钱就听到福音,能够不花钱就被神的道所栽培所装备。也因着这样的缘故,我也感到在神的面前有这样的权柄来劝导大家,因着爱心的缘故去约束自己本来享有的自由,为着更高的目标来过一个律己的生活。

我们看保罗不仅仅是在哥林多教会的信徒面前树立了一个他为着更好地完成神所交托的福音工作而放弃了最基本的要求教会在金钱上来供养他们的权柄,接下来,保罗还告诉他们,他为了福音的缘故,他也放弃了按照他个人喜好的生活方式去生活的自由。他是怎么放弃的呢?保罗说他是自由人对吧?他是蒙神亲自呼召的使徒,有谁有权柄辖制保罗呢?但是保罗说他为了福音的缘故,他却甘愿做了众人的仆人,所以为了能够让福音广传,为了能够更多地救人,他向犹太人就做犹太人,向外邦人就做外邦人,向在律法以下的人就做律法以下的人,向没有律法的就作没有律法的人,无论如何他向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人,就是为了要多得人。

大家知道保罗说的是什么意思吗?他从来在非原则的圣经问题上绝不固执己见,他完全迁就他传福音的对象,他所造就的门徒,他按照他们感到舒适的生活方式去跟他们交往,为了能够有一个顺畅的桥梁,能够让福音传递给他们。所以对保罗来说我们不用别的多说,我们就想像一点,保罗从小是受到严格的法利赛人式的教育长大的,别的教育咱们不提,大家能够想象吃饭这一条吗?一个从来只吃洁净的食物的人,为了福音的缘故能跟外邦人一块吃猪肉,大家想象过这个难度吗?而保罗为了神的工作,他所做的舍己的付出是远超过他所要求哥林多教会的人所做的,所以保罗就把自己的榜样放在哥林多教会信徒的面前,让他们来效法自己,效法自己“以爱作为约束自己的自由和权柄”这样的一个原则。因为真理的原则我们常常感觉摸不着头脑,所以保罗从来不是空谈,大家不知道怎么做吗?保罗的意思说:“好,那你们就看我,我怎么做你们就照样做。”

2、以色列民的教训 (10:1-13)

那在第二部分呢,保罗不仅仅是用自己的榜样让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效法,他也追述了倒毙旷野的那一代以色列人失败的历史,让哥林多信徒从他们失败中汲取教训,对吗?我们看一看保罗在10章的1到13节带我们回顾了怎样的以色列的历史,他让我们从他们的失败中要汲取怎样的教训。我们还是综览,你看在这个10章的1到13节里边,保罗是不是首先罗列了跟着摩西出了为奴之地的埃及进入了旷野的这一代以色列人他们所从神蒙受的五项特权呢?我们说他们原来是什么身份?他们是奴隶,是没有自由的,而如今因着神要拯救他们,他们跟随了摩西,他们出了埃及,他们就拥有了自由的身份,如今他们自由了,大家看到吗?所以整个在以色列的历史中,圣经所记述的神借着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经过旷野的四十年,最终要进入到迦南美地,这是有特别深的预表意义的。

大家知道这个预表什么?埃及预表什么?预表的是世界;那旷野呢?就预表在今生神来训练我们;然后迦南美地预表什么?预表我们在神的国度中,神要让我们与他一同做王一同治理。所以,当年以色列人就是这样蒙神地带领他们离开了埃及为奴之地,神要在旷野中训练他们,因为他们实在是一群乌合之众,大家难道不觉得吗?他们如果能够真的成为神国度的子民,成为在迦南地神要建立的他自己国度的荣耀的彰显,神当然首先要训练他们的生命,所以上帝在旷野目的就是要训练这些以色列人。可是这些以色列人明白神的心意吗?他们完全不明白,所以最后除了迦勒和约书亚两人,其他的人通通都死在旷野了,没能够进入到迦南美的。

这个对我们今天意味着什么?看保罗怎么说?我们先看对当时的以色列人来说,保罗罗列了他们所经历的五个特权,有哪些特权呢?他们蒙神用云柱亲自地引领,他们踏过分开的红海如履平地,他们都受洗归入了摩西,对吗?他们都吃生命的活粮,他们都畅饮生命的活水,对不对?“对。”而上帝在旷野中以亲自地引领,亲自地供应,亲自地塑造,亲自地栽培,要训练这些子民成为神国度的子民,然而这些子民却远远的没有明白神的心意。保罗说他们虽然是受洗归了摩西,但是他们不明白自己离开埃及意味着什么,也不明白神对他们的计划有何等的荣耀和丰盛。他们理解的是什么?“现在我终于自由了。”对吧?而他们认为他们自由了,他们就可以怎样了?他们就可以像埃及人那样生活了,因为他们非常的羡慕埃及的富裕、埃及人的生活,甚至埃及人拜偶像的仪式,因为当他们做奴隶的时候,他们没有机会也没有特权去经历埃及人所经历的那样的生活,所以上帝明明是要让他们心生对神的应许的渴慕,因为一个神的国度就要建立,这些子民本来是为奴的,他们将要成为神国度的子民,神的子民理当何等的渴慕这一天的到来呢?!但是他们不渴慕。

所以,保罗罗列了他们的五项罪恶来对应他们的五项特权,他们是贪恋恶事的,这个“贪恋”英文就是Cling,贪恋就跟渴慕是一样的,他们渴慕的是恶事,什么恶事?就是埃及人的生活。他们想像埃及人那样大口吃肉,所以他们就求上帝给他们肉吃,于是神顾念他们的软弱,真的降鹌鹑给他们,并且应许每天都给他们,他们信吗?他们不信,反而想:“哇!我要今天不抓住机会,万一明天不给鹌鹑了怎么办?”所以他们就没白天没黑夜使劲地抓鹌鹑囤积着,然后想着说:“万一神到时候不给我了,我这儿还有仓库储存的鹌鹑可以吃。”所以神看他们是如此的贪婪,就降瘟疫把他们击杀,这就是贪婪恶事。

所以,我们读民数记的时候,就会看到这一代以色列人的历史是非常可悲的,他们不仅贪念恶事,他们还拜偶像,因为在历史上埃及人拜偶像的仪式是让人感觉到很富丽堂皇很庄重的,他们就心里羡慕拜偶像,他们拜金牛读,这些奴隶他们以前没有机会参与任何的偶像敬拜的仪式的,所以当他们一出了埃及进入了旷野,当神呼召摩西上西奈山上给他们这个未来的神的国度颁布神国度的律法的时候,就是这四十天,整个的民众起来造反,胁迫亚伦为他们造了金牛犊,说:“这个金牛犊就是领我们出埃及的耶和华。”于是他们就去集体拜偶像,就是把他们心里面所渴望的埃及人在他们心目中的那种成功的生活在旷野淋漓尽致地活出来。

他们也行奸淫,他们也试探主。大家知道什么叫试探主吗?试探主就是test god,上帝可以给我们考试,我们可以给上帝考试吗?“不可以。”然而他们整个反过来了,他们对神的认识不是建立在神不变的属性上,无论世界怎样改变,无论环境如何变迁,无论人遭遇什么,神永远是公义的神,神永远是慈爱的神,神永远是充充满满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但是以色列人可不这样认为,他们试探主,意思就是说他们认为:“上帝,如果你想证明你是爱,好,你满足我的要求,满足我的愿望,我现在就要吃肉,给我肉吃啊,神如果给我肉吃,神是爱我的;喔,怎么不给我肉吃?这神很明显是恶神,是恨我的神。”整个次序的颠倒,不知道人是人,神是神,那他们整个在旷野的经历就不如意,因为他们的心所渴望的跟上帝要给他们的应许是截然相反的呀,因为上帝应许给他们的在神国度中的那些应许,他们不向往,他们也不明白,而他们内心里面所向往的是埃及人这种成功的生活,他们在旷野中又得不着,他们当然就度过了四十年埋怨上帝的生活,所以这整个的一代以色列人就倒毙在旷野中,除迦勒和约书亚以外都没能进入到迦南。所以,保罗特别郑重地指出圣经记录下这些以色列失败的历史就是为了警戒我们。

李奇,请你帮我们读一下10章的11节到13节,“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为什么倒毙旷野的这一代以色列人是我们的借鉴呢?我们在什么层面上可以借鉴?我们老我的罪性的本质跟出埃及的这一代以色列人一样不一样?“一样。”我们老我所渴慕的是什么?是这世界世人眼中所羡慕的成功,对吗?而上帝在永恒的国度中给我们的应许和计划我们却不渴慕,这就是我们老我的可悲的光景。所以我们常常在遇见试探的时候不警醒就跌倒,对吗?所以保罗在这儿告诉我们说,我们要常常地想到倒毙旷野的这一代以色列人,因为他们的心渴慕的对象不改变,这就显明了他们的不信。

所以希伯来书会特别直接地指出这一代以色列人之所以没有能够进入迦南,是因为他们不信的缘故。可是我们觉得:“唉,不会啊,他们怎么会不信呢?他们不是跟着摩西出了埃及了吗?”不,神说是他们不信。我们怎么知道他们不信?因为他们渴慕的东西跟上帝所应许的是大相径庭的,他们虽然人离开了埃及,他们心却渴慕着埃及的生活。如果我们今天也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我们虽然受洗归入了基督,但是我们的心所渴慕的跟世人无异,无非是世人眼里边所羡慕的成功,全是地上的这点福气,我们是不是跟那一代倒毙旷野的以色列人一样?如果我们不悔改不警醒,不在这样的试探面前,靠着主的恩典战胜这种按照自己的愿望去使用自己的自由的试探,保罗说我们的结局会怎样?跟他们一样。

所以,愿主借着保罗在9章和10章这两大段经文里边,他为我们所树立的他自己的榜样以及以色列民的教训,来让我们有正确的回应。我们正确的回应是什么?我们要效法保罗的榜样,要真的汲取倒毙旷野的这一代以色列人的教训。

有目标有定向的进取人生 (9:24-27)

我们这样地展开8章到10章的内容,大家是不是看到远远比讨论吃不吃祭偶像的肉的那个问题要更深刻的多,对吗?已经够深刻的了,对吧?当保罗把他自己生命的榜样摆在信徒的面前,也把倒毙旷野的那一代以色列人的失败教训陈列在神的子民面前的时候,这个吃不吃祭偶像的肉的问题已经变得比这个问题本身要具有更深的属灵的含义了,但是保罗没有停留在这儿,因为最后他要更进一步,把整个信徒的焦点再提升一步,从这个吃不吃祭偶像的肉的问题来抬头仰望上帝,去思考我们人生最重要的问题:我们人生有定向吗?我们人生有目标吗?我们的人生在过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吗?我们是在为着怎样的目标而沿着怎样的定向来竭力地进取的呢?这是我们每一个信徒所要面临的更根本的本质的问题。

所以保罗就在9章的24到27节,他如此充满豪迈激情地劝勉哥林多的信徒要如此行,我们一起带着祷告的心来诵读保罗在哥林多前书9章24到27节所向我们发出的这个劝勉,好不好?来,预备开始:

24岂不知在场上赛跑的都跑,但得奖赏的只有一人。你们也当这样跑,好叫你们得着奖赏。25凡较力争胜的,诸事都有节制。他们不过是要得能坏的冠冕。我们却是要得不能坏的冠冕。26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27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

大家知道哥林多这个城市每两年会召开一次地下运动会吧?这个地下运动会如果从历史上来看呢,通常而言它是仅次于奥运会的规模的,但是在保罗写哥林多前书的这个年代,这个时期,这个地下运动会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奥运会。而在这个地下运动会里边,赛跑和拳击是两项特别被大众被人们喜欢的运动和赛事,所以保罗就从赛跑和斗拳(就是拳击)入手,来帮助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认识到:我们作为基督徒,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应该有一个目标,有一个定向,而我们一生都要竭尽全力地朝向这个目标来奔跑。我们看保罗怎么说呢?保罗说:“岂不知在场上赛跑的都跑,但得奖赏的只有一人。你们也当这样跑,好叫你们得着奖赏。”

我们也看完了腓立比书,大家有没有看到保罗在新约书信里多次提到“奔跑”呢?还记得保罗在腓立比书说:“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3:13-14)是吗?保罗常常用这样奔跑赛跑的比喻来形容我们基督徒当有的人生。保罗在他最后的一封书信,就是提摩太后书,那是他殉道之前写的,他也同样用了奔跑,对吗?保罗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留存,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后4:7-8)所以保罗就用这样赛跑的例子来激励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让他们的人生要瞄准一个确定的方向,要竭尽全力地去比赛去前进。

大家说,对我们教会来说这个目标应该是什么呢?我记得周五就是我们的青年团契也特别好,有一个姊妹就特别羡慕我,她说:“哇,我特别羡慕你,因为你就是有定向了嘛,肯定就是传福音对吧?唉哟,我多么盼望上帝也能够让我找到这个人生的定向。”大家有这样的心境吗?大家说神已经给大家找到了这样的定向了吗?找到了,不是我传福音,是上帝将大使命赐给教会,作为教会应该完成的使命,上帝呼召我来建立教会牧养教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带领大家在主里边成长,来同心地完成神交托给我们的这个伟大的使命。

所以保罗的人生就瞄准了一个方向,对吗?他无论如何都以如何多得人作为他的目标,作为他一切的生活优先次序取舍的选择。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没有这个目标的话,我们很容易落入到各种试探的。就比如说,五一期间我不是跟董津涛回加拿大嘛,这个是实话,如果没有这个目标,我很快就会落入到贪图加拿大美好的空气和环境的试探里,也许不回来了。为什么回来了?大家说?因为有定向了,然后这个定向是不是很合理的?是啊,所以我就在那个开车的过程中自勉:“这儿虽然空气好,水也好,湖比人还多,但是这儿人少啊,我们国内虽然有雾霾空气不好,就别说湖比人多了,也见不着几个湖水和河水,但是我们那儿人多呀,当然在中国的需要量大啊。”所以向着这个如何多得人的目标奔跑就是回国啊,但是如果我没有这目标,大家说我留在加拿大是犯罪吗?“不是。”我有自由在加拿大吗?当然有,对吧?

所以这就是保罗给我们设立的榜样,就是为着一个更高的目标向着标杆直跑。所以我们是同心合意地来完成主所差派给我们的大使命,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都是在这个赛场上赛跑的?那保罗说得奖赏的只有一人,是说我们将来只有一人得奖赏,别人得不到奖赏吗?是什么意思?他强调的是一种在比赛中全力以赴、不左顾右盼、心无旁骛、要定准目标竭力地尽到全力的这个精神啊!而不是说你要以得奖赏得第一的那种心态那种努力去做神给我们的工作。我们每一个弟兄姐妹,如今、此时正在用这样的态度做神给我们的工作吗?如果不是的话,求主帮助我们悔改,让我们像在场上赛跑的人要得奖赏一样地去做神给我们的工作。

那保罗说这些在场上赛跑的运动员,他们如此的较力争胜,他们凡事都有节制,他们不过是要想得那个能坏的冠冕,因为在地下运动会的时候,大家知道冠军是什么奖品吗?没有现在实惠,现在还给个金牌对吧?国家还给奖金,那个时候赢得了这个跑步的冠军、拳击的冠军、所有的冠军给的就是一个松树枝编的冠冕,没几天就坏了,就没用了。但是保罗告诉我们,我们为着主的工作竭力地奔跑,神在永恒中为我们预备不能坏的冠冕。所以我们应该充满动力地去奔跑,菲尔普斯为去勇夺奥运和世界锦标赛的金牌而约束自己,在保罗看来我们要比他的动力更大,对不对?我们应该比任何得了冠军的这个运动员约束自己较力争胜的动力要大得多,因为主给我们的冠冕是永永远远不会朽坏的,是一直伴随到我们永恒的。

所以保罗接下来26节总结说:“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弟兄姐妹们,我们的人生像一场没有定向的奔跑吗?像一场打空气的斗拳吗?大家看到保罗在用这两个比喻的时候稍有侧重点的不同吗?当他强调奔跑的时候,他强调的是什么?是目标和方向,对吧?而当他强调打拳的时候,强调的是什么?要专注,要对准目标,要全力以赴,一下出击。而人生不是一场轻轻松松地慢步,而是一场有定向的奔跑,一个认准了焦点全力出击的拳击的比赛,所以保罗说他就是这样过他的人生的。

而当我们教会的众弟兄姐妹,如果我们同心合意地来兴旺福音同心完成主的大使命的时候,大家说主喜悦不喜悦?是非常喜悦的。但是保罗仍然让我们要关注一点,就是我们的生命,因为人是有可能将服事的工作代替自己生命的成长的,而保罗说他不是这样,所以在他的这场人生的奔跑中,他是以一个胜过自己的罪性,攻克己身、叫身服我的生命去服事神去荣耀神,去拓展神的工作,因为保罗深知服事代替不了生命的成长。如果一个人不随时随地地靠着神的恩典警醒自己老我的罪性,而容让自我为中心的罪性在自己的生命中缠累,服事的果效也有可能成为人所敬拜的偶像,最终把人带向像倒毙旷野的那一代以色列人的死亡。所以27节保罗说:“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所以很多解经家就提出了不解,说:“嗯,保罗这儿说的意思不是说他在天国有可能会被弃绝。”保罗当然指的是说:如果你不攻克己身叫身服我,人人都有可能被弃绝而进不到天国,因为他接下来要讲的就是以色列人倒毙旷野的例子,这一代人都受洗归入了摩西,但是因为他们放纵肉体的情欲,放纵私欲,不攻克己身叫身服我,他们都是通通地倒毙了旷野,而没能进入到迦南美地成为神国度的子民,这是一个多大的警戒呢?

所以保罗在最后的这一段短小精悍的经文里边,不仅仅是让我们警戒那一代倒毙旷野的以色列人的悲惨境遇,更让我们来定睛到上帝给我们的伟大的呼召和给我们的使命,让我们也活出一个有目标、有定向的、进取的人生。所以,在第三个最核心的汉堡包的中间所夹着的这一部分,我们的回应是什么?是不是我们就要活出有目标、有定向的、进取的人生?这是保罗盼望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将他们的焦点放在的地方,那也是今天上帝盼望我们学习哥林多前书的8章到10章最终焦点所落在的地方。

所以,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哥林多前书的8章到10章。那我们看这是一个汉堡包式的结构,是吧?先看第一层,保罗以“是否可以吃祭过偶像的肉?”第8章作为整个这一部分的开头,也以回答“是否可以吃祭过偶像的肉?”来作为整个这一部分的结束,对吧?那透过保罗对“是否可以吃祭过偶像的肉”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应当如何应用呢?我们的应用就是我们要顺服保罗的教导,不拜偶像,在非原则问题上有自由,但是我们要用爱心约束自由。

在这个汉堡包的第二层,保罗就用他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完美的榜样,他是如何用爱约束自己的权柄和自由的,他也给我们陈列了以色列人失败的教训,让我们看到以色列人是如何不约束自己的自由,自我为中心的使用神拯救他们离开为奴之地所赐给他们的自由身儿,把这个自由滥用为满足自己各种各样的欲望而最终所导致的失败,所以让我们以倒毙旷野的以色列民为警戒。那我们应用是什么呢?当然就顺着保罗写这个书信的目的去回应,就是我们要效法保罗的榜样,来汲取倒毙旷野的以色列民的教训。

那整个哥林多前书的8章到10章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夹在这个汉堡包结构中间的9章的24到27节,保罗所陈明地有目标、有定向的、进取的人生。那我们怎样回应这一部分呢?当然是我们要活出有目标、有定向的、进取的人生,我们要眺望基督的颁奖台,来遥想基督的审判台,设定我们同心合意地完成主所交托的大使命这个人生的目标,像运动员一样竭力地奔跑,朝着这个定向去奔跑,像拳击选手一样,当神交给我们的每一个工作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都要付上全力,然后全力以赴,聚精会神,而不像那些不信主的人一样,让人生成为了一场没有定向的奔跑和像打空气一样的斗拳。

当我们看保罗在哥林多前书8章到10章的这整段的论述的时候,我们是否感受到保罗的心意呢?到目前为止哥林多前书我们已经讲了四次,大家看到保罗一贯的手法了吗?他都不是让信徒的目光停留在问题的本身,而是从问题的表面来提升他们信仰的深度,就像在第一次我们讲的1到4章,保罗从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表面有纷争这样的问题入手,实际上是要引发信徒们去思考他们到底是追求世界的智慧还是追求神的智慧的问题。所以保罗对他们的劝勉就是让他们要拒绝世界的智慧而追求神的智慧,因为这是我们基督徒也是我们教会的基础之所在,我们到底信的是什么?这是最重要的。而接下来的第二个部分,我们看到保罗在5章到6章提到教会有淫乱的问题对吧?有弟兄姐妹不肯彼此吃亏,互相告状,告到不信的外邦人面前的问题。那保罗借着这样的问题要让教会的信徒思考什么问题呢?是教会纪律惩戒的问题,对吗?所以保罗告诉哥林多教会教会的纪律惩戒是重要的。

那我们上次在婚姻的问题上,看到了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迷失在各种各样的婚姻问题里,是吧?结婚的想说能不能离婚?没有结婚对象的想:“噢,我什么时候才能结婚?”结婚好还是离婚好?还是独身好?离婚好还是继续在这婚姻里边好?保罗当然也回答他们具体的问题,但是保罗更关心的是什么?是他们身份感的问题,他们的身份到底有没有建立在基督里,他们到底知不知道他们如今是基督徒,这个身份对他们来说是何等的尊贵和荣耀,这个身份远超过他们在世界上任何的伟人的身份,大过国王的身份,大过你是江泽民的孙子的身份,大过你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老总的身份,因为我们是神的儿女,是基督的门徒,我们将来要在神的国度中是与基督一同作王,所以这是上次我们讲的。

今天也一样的,我们跟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是一样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很多的不知何去何从的困扰里,对吗?比如说即便我们学了今天的经文,但是又有很多细节,比如说我去火葬场的时候,我家里的人都在那儿烧纸,我其实不是想要烧,我就表达一下对我的姥姥或者奶奶的纪念,我是不是可以做?有很多的细枝末节的问题,保罗当然都会给我们回答,但是他所关注的仍然不是让我们去集中精力解决这些具体的问题,而是让我们抬头来共同地眺望我们主的再来,眺望基督的颁奖台,为着将来我们的教会能够站在主的面前能够得主的奖赏,得主的称赞,为着这个伟大的目标来竭力地奔跑。

所以愿主今天就借着我们在哥林多前书8章到10章整个三章经文的综览,祈求圣灵大大地激励我们,让我们把神的话都铭记在内心,不是聚会之后就忘了,而让神的话反复地回响在我们的内心,让它融化在我们的血液,让圣灵借着他的话语不断地激励我们,让我们都可以活出一个有目标、有定向、竭力进取的人生。

2017年5月14日